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 第206章 城

第206章 城[第2页/共3页]

吏书门皂,俱来驱逐。所属官员,公堂设席相叙。刘洪道:“门生到此,全赖诸公大力匡持。”属官答道:“堂尊大魁高才,天然视民如子,讼简刑清。我等合属有赖,何必过谦?”公宴已罢,世人各散。

我本日须索救别性命,以报日前之恩。”即写下牒文一道,差夜叉径往洪州城隍地盘处投下,要取秀才灵魂来,救他的性命。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乐,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

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酷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川资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讨,就租了屋宇,付了川资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菩萨带引木吒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未几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吒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边。”菩萨道:“此倒是那搅乱皤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木吒道:“恰是,恰是。”师徒俱上山来,旁观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口迷]吽”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惋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次日,只见一个丫环先到,说夫人来寺还愿,众僧都出寺驱逐。

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定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端的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天子即位,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承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登基,堆积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承平,八方安好,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才,以资化理。”太宗道:

“僧鞋做完,这里有甚么寺院,好去还愿?”刘洪道:“这江州有个金山寺、焦山寺,听你在阿谁寺里去。”蜜斯道:“久闻金山寺好个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刘洪即唤王、李二衙办下船只。

却说玄奘回寺,见法明长老,把前项说了一遍,长老甚喜。

蜜斯径进寺门,参了菩萨,大设斋衬,唤丫环将僧鞋暑袜,托于盘内。来到法堂,蜜斯复拈心香礼拜,就教法明长老分表与众僧去讫。玄奘见众僧散了,法堂上更无一人,他却近前跪下。蜜斯叫他脱了鞋袜看时,那左脚上公然少了一个小指头。当时两个又抱住而哭,拜谢长老哺育之恩。法明道:“汝今母子相会,恐奸贼知之,可速速抽身归去,庶免其祸。”蜜斯道:“我儿,我与你一只香环,你径到洪州西北处所,约有一千五百里之程,那边有个万花店,当时留下婆婆张氏在那边,是你父亲生身之母。我再写一封书与你,径到唐王皇城以内,金殿左边,殷开山丞相家,是你母生身之父母。你将我的书递与外公,叫外公奏上唐王,统领人马,擒杀此贼,与父报仇,当时才救得老娘的身子出来。我今不敢久停,诚恐贼汉怪我归迟。”便出寺登舟而去。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轰动了那大圣。大全在山根下,高叫道:

城隍地盘遂唤小鬼把陈光蕊的灵魂托付与夜叉去,夜叉带了灵魂到水晶宫,禀见了龙王。龙王问道:“你这秀才,姓甚名谁?

却说刘洪杀死的家僮尸首,顺水流去,唯有陈光蕊的尸首,沉在水底不动。有洪江口巡海夜叉见了,星飞报入龙宫,正值龙王升殿,夜叉报导:“今洪江口不知甚人把一个读书士子打死,将尸撇在水底。”龙王叫将尸抬来,放在面前,细心一看道:“此人恰是救我的仇人,如何被人谋死?常言道,恩将恩报。

附录陈光蕊到差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却说蜜斯自见儿子以后,心内一忧一喜,忽一日推病,茶饭不吃,卧于床上。刘洪归衙,问其原故,蜜斯道:“我幼时曾许下一愿,许舍僧鞋一百双。昨五日之前,梦见个和尚,手执利刃,要索僧鞋,便觉身子不快。”刘洪道:“这些小事,何不早说?”随升堂叮咛王左衙、李右衙:江州城内百姓,每家要办僧鞋一双,限五日内完纳。百姓俱依派完纳讫。蜜斯对刘洪道:

途路艰苦,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只见稍水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驱逐。也是光蕊宿世合当有此灾害,撞着这朋友。光蕊令家僮将行李搬上船去,伉俪正齐齐上船,那刘洪睁眼瞥见殷蜜斯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端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与李彪设想,将船撑至没火食处,候至夜静半夜,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都城推在水里去了。蜜斯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蜜斯深思无计,只得权时答允,顺了刘洪。那贼把船渡到南岸,将船付与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蜜斯往江州上任去了。

却说殷蜜斯悔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临时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

民气生一念,六合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他与木吒离了此处,一向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癫游憎,入长安城里,竟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地盘庙祠,二人径进,唬得那地盘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首接入。那地盘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拜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不成泄漏动静。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古刹,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地盘赶到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一日,暮春季气,世人同在松阴之下,讲经参禅,谈说奇妙。那酒肉和尚恰被玄奘难倒,和尚大怒骂道:“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还在此捣甚么鬼!”玄奘被他骂出这般言语,入寺跪告师父,眼泪双流道:“人生于六合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活着而无父母者乎?”再三哀告,求问父母姓名。长老道:“你端的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玄奘就跟到方丈,长老练重梁之上,取下一个小匣儿,翻开来取出血书一纸,笠衫一件,付与玄奘。玄奘将血书拆开读之,才备细晓得父母姓名,并仇恨事迹。玄奘读罢,不觉哭倒在隧道:“父母之仇,不能抨击,何故为人?十八年来,不识生身父母,至本日方知有母亲。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扶养,安有本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背面顶香盆,重修殿宇,酬谢师父之深恩也!”师父道:“你要去寻母,可带这血书与笠衫前去,只做化缘,径往江州私衙,才得你母亲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