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拍杆[第2页/共2页]
熟谙泰、沂门路的那名俘虏名叫马七二。这么个名字固然奇特,不过赵旻好歹晓得朱元璋还名重八呢。但传闻人家明太祖是因为生下来有八斤八两,因此得名。如果这哥们生下来才七斤二两,折合当代的重量才三斤多点,能活到现在还真算荣幸的。
秦得禄一小我坐在县衙大堂里,心头模糊有些不安。
几小我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还是邵琦先开口道:“四爷,你说这‘拍杆’当真短长如此,便没有马脚么?”
据马七二先容,费国事一座依?水而建的都会。依水而建都会在这个期间很多,不敷为奇,可赵旻千万没想到这依水竟然依到这等程度!
透过千里眼略显恍惚的镜片,赵旻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跟着局势的生长,比来的感喟次数越来越多。他记不清楚拍杆呈现在甚么年代,但总之应当不会在公元100年之前呈现。至于为甚么会呈现在这里,大抵只能慨叹本身时运不济吧——这类对于舰船的大杀器都能提早数百年被本身在本地碰到,不是运气是甚么?
这时节方才结束春耕,本就青黄不接;被红巾这么一闹,乡间的农夫要么抛地避祸,要么被挟裹到红巾步队里。而把握在红巾手中的不过四个县罢了。以四个县扶养两万人的步队,在粮草上明显有些捉襟见肘,为此不得不把大部分人手都分拨到各处乡间去驻扎。一则是因为县城太小,堆不下这很多人,二则让这些人就近取食,顺带着也能够从四乡汇集粮秣,反哺中军。当然另有第三点,因为两郡红巾中原泰山贼寇出身的居多,这些家伙不太服管束,又总想着捞些好处,干脆把他们都撒出去图个眼不见为净。至于这些人出去后是不是会烧杀劫掠,这题目没人体贴,倒是因为这点来由不宜宣诸于口,因而大师都很默契的避而不谈。是以现在真正驻扎在费国城内的,只要本地挟裹的三千余农夫,以及天蓬将军秦得禄本身的八百嫡派军队罢了。
所谓当断不竭,必受其乱。赵旻没敢再花时候踌躇,当即命令两船后退两里,找一处河道转弯埋没,下锚停靠,再将邵琦等人调集起来密议了小半个时候。待到统统安排安妥,从亲卫当选了二十名技艺最好的人,下了船悄悄往费国城西而来。
明天传来动静,沂水上有两艘商船受阻,遵循武安智囊的战略,按例在断肠滩被截获。谁料前去领受这一批船货的人马竟然被数十人的步队一举击溃。虽说他也晓得派去领受的人马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几十对三百如许差异的数字,还能被击溃,也实在有些不测。关头是动静说这群人设备精美,练习有素,是标准的官军精锐,让贰心头有些不祥的预感。不过再如何精锐,他也没有出动雄师前去剿除的筹算。毕竟只要几十小我罢了,有祊亭驻扎的千人前去剿除也就充足了,更何况祊亭的步队里另有本身最信赖的两百戊卒兵士。
赵旻想了想,点头道:“现在恰是白天,敌方远远便能瞧见我等,必会预做筹办。我等有强弩,安知敌军便没有弓矢?届时城头攒击,居高临下,又有城垛保护,服从远胜我军,恐被压抑的能够更大……”一个屯兵上万的城池,再如何农夫军,几百幅弓箭还是寻摸得出来吧?到时候城头上来个箭如雨下,等船行驶到城墙下时,拍杆落下——那才真叫一拍两散呢!
…………
赵旻闻言倒是心头一动。本身这边最大的优势是兵员太少,而上风则是单兵本质刁悍,加上兵甲精美。如果在开阔地作战,四周受敌,即便是红巾军如许的乌合之众也能够凭人海淹没本身。但如果是在狭小的无益地形,一定不能阐扬一夫当关的服从,即便对方稀有千人,上不来也只无能瞪眼嘛!断肠滩一战就充分证了然这一点。而费国城的城墙,不也恰是处所狭小,合适一夫当关的前提吗?
赵旻宿世本就是大半个宅男,虽说对三国有些特别的兴趣爱好,不过那仅限于《三国演义》罢了,本身对实在的汗青实在是谈不上熟谙的。而从穿越以来,大半的心机都花在如对付对针对本身的各种诡计狡计上,更没偶然候去体味各地的风土情面。是以当他看到面前的一幕时,很有些哭笑不得的感受。
这话说了即是没说,一时候世人堕入沉默当中。好半天,邵琦才再度开口:“便是再短长的东西,也总要人手来操纵吧!我军多的是强弩,便在舟楫上以强弩压抑城头,使其没法操纵,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