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尽用楚人?(4)[第2页/共2页]
“哼哼。。。楚王即位以后,就曾经命令,向天下高低征集定见,真知灼见则赏、悖谬之言也不见怪,莫非这只是说说罢了吗?”那人仿佛对楚国很有体味,一句一句死死的咬着楚国的根基国策,和马希广回嘴。
李唐的文人低着头,悄无声气,竟然是闷声大财,一声不吭。固然各个都装成诚恳巴交的木桩子,可看在马希范的眼里,倒是又羞又恼,这。。。这群王八蛋肚子内里,不晓得如何暗笑呢?
钟谟信心实足的看了看笔迹,一遍又一遍,心中的惊奇越来越大,这字,这字不像是他们写得啊。妈的,此人竟然冒充别人的笔迹。这,这该如何查起啊?
他眼睛直盯盯的看着徐锴,这徐锴读书很多,见地不凡,字写得标致,脑筋转的也快,这。。。这诗不会是这王八蛋写得吧。看徐锴的模样,一脸的泰然自如,钟谟又有点踌躇了。这徐锴和哥哥徐铉都是江南名流,如果冤枉了他,惹出费事来,那可就不当了。毕竟楚国真正的掌权的不是太上王,而是含元殿里的那位。那位内心想得应当不是大杀四方,而是如何光复李唐文人的心吧。
这最后一句,也很有题目,“八方百姓齐欢迎”,你这诗前三句净是廖寂的场景,俄然来了这么热烈的一句,“事反近乎妖”,这恐怕是讽刺,而不是画龙点睛啊。毕竟前面的语句,连敲钟的人都是“老衲”,让人不由考虑:年青的和尚干甚么去了?没丰年青的和尚了吗?这些人都去那里了?――被楚军杀了!再说这路上只要“黄衫影”,古寺里只要“老衲”,百姓呢?百姓岂不是早就流浪失所了,以是,他要用“八方”这个字眼,近处已经没有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