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谁得利谁嫌疑[第2页/共2页]
真龙元年四月,东北地区已经根基稳定下来,秦藩获得了全面节制。也就在这一月,李璟正式传令,代朝廷赐封渤海王大玮瑎为顺国公,原渤海地区和东北别的地区,自东面大海一向到西边的潢水发源的大兴安岭以外的蒙古高原的东端,将包含北海贝加尔湖在内的这一泛博地区,全数划省设州立县。
这是让李璟不测的动静,也是让李璟表情刹时不好的动静。
短短时候,李璟就对全部秦藩的上层来了一次大调剂,其目标天然是不让人耐久执掌一衙,特别是挂着插手政事的政事堂宰相们耐久把持一衙,使得诸相的权力过大,以影响按捺李璟的君权。早在之前,李璟就定下了各个官职的任期,这并非是废话。
而分掌兵权的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三衙,更是严格规定不得蝉联,五年期满,就得三衙对调。
崔芸卿调任到了辽西行省任总督,保存同平章事的宰相荣衔,和太傅的荣衔,但不再是政事堂集会成员,也就即是不再是真正的宰相。尚书右仆射李振,则被调任中书省门下左侍郎之职,按新轨制,三省的六个主官都直接就是政事堂的参知政事,是宰相。是以,李振仍然是真宰相。不过从尚书省转到门下省,他也从次相位置分开,轨制规定,辅弼由尚书省左仆射担负,次相由尚书省右仆射担负。
在李璟现在的权威之下,这新的鼎新很快就颁行下去。
固然如许的轨制,会照成一些弊端,比如一些贤相能够得受制于任期,任满以后不得续任。但李璟以为,把官员的任期收缩,也还是利大于弊端的。把全部官制弄的活动起来,这会大大增加中心和君主的集权,制止呈现权相,或者各部衙职能降落的风险。一样的,这也是加强君主权威,均衡秦藩官制设定中诸相权力很大的一种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