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倚马可待大家语[第2页/共2页]
又过了一会,里间再次响起动静,王老夫子终究看完了那几页书,抚着下巴的一小撮山羊胡子,煞有介事地踱着方步走了出来。
于待客之道上,里间比外间更昌大一些。
他在店这外间没看到王洵,脸上的皱纹深陷下去就要发作,觑见边上安坐不动的聂小倩,眉头皱了起来,心下不喜,但还是清了清喉咙,道了两个字:“请坐。”
揣摩到最后发明这两句话,倒是把太史公所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一等前车之鉴给所说了个十足透透,好不淋漓尽致。
王洵内心颇是不忿,想要辩论,但在王老夫子手中权力的压力之下,只得谨慎翼翼的把手中的题字呈了上去,实际上他也故意让手里聂家蜜斯的墨宝震一震王老夫子。
聂小倩从李家鬼宅出来,阴魂轻飘飘的,提着竹篮脚不沾地往王家四宜斋而去。
王老夫子做得一斋之主,天然没有陈腐到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他以为一个女子,整日到内里抛头露面,把那文章写来发卖,与男人言利争利,实在是有失体统。
“夫子,夫子?”王洵见着王老夫子这般摸样,恐怕他一个不好犯了癔症倒下,从速搀扶住他,出声叫喊。
但是,这都是一个之前他瞧不起的小女子所写。
待客之道行完,他就出了来。
(转眼就是新的一周,各位书友,保举票有么?)
如果不是她紧捏《太阴炼形法》法诀,几近是发觉不到这类潜移默化的改革强大凝练,实在是过分微小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情面练达即文章。”
他有些气恼的转头瞪了王洵一眼,因为他压根就没想过让聂小倩给四宜斋题字,哼,一个写了些微末小说的女子,留甚么墨宝。
本来四宜斋有个端方,只如果在四宜斋卖文章卖得好的,按例都会请对方留下一副墨宝。一来是联络交谊,二来嘛,如果那卖文章的将来高中了,四宜斋得了个镇店之宝的同时,还得个识人的好名声。
王老夫子请聂小倩到里间就坐,接着到内里叫了王洵把茶水提出去,惜言如金普通再道了两个字:“请茶。”
王洵上过两年私塾,因实在贫乏读书天赋,家道又不好,到了15岁那年没持续进学,其父走了更靠近一点的王家人的门路,给他在这书铺子里找了份当跑腿小厮的活儿。
王洵正拿着鸡毛掸子忙着除尘,眼睛的余光瞥见一个美好的影子从黑暗中幽幽¢,走来,不由转头去看。等倩影的真脸孔闪现在灯火之下,那素若春梅绽雪,洁似秋菊被霜的逼人光彩,让他一愣,顿在那边,惊奇得嘴巴都伸开了合拢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