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平地蹦出个孙猴子?我不信![第1页/共2页]
乾清宫,康熙在一份奏折上画下个圈,这是广西巡抚陈元龙的折子,说的是客岁十仲春底,广西新太营参将王起云被瑶民所杀的事由。广西万承土州和都结土州的瑶民起了抵触,万承土州聚起瑶兵。参将王起云没有叨教,径直带兵弹压,勒令瑶兵散去。瑶兵不从,被阵斩十余人。十多天后,王起云又带兵追击拒令首恶,遇伏身亡。
“吾皇圣明,此李肆另有诸多传言在身,都为妄悖逆伦之语。此等宵小之辈,怀藏坏我大清法纪之心,一省官员,不是败于他的银财之惑,就是受他刁悍威胁。雍亲王亲到,仍然未得他的首尾,李肆此人,在广东已是手眼通天。宦海诸人,竟然都不敢称其为反贼,深恐一语成真。”
他是第一次对李光地如此生机,李光地颤抖着跪在地上,就侯着雷霆之怒来临。
沉默很久,他才缓缓问道,刚才广东督抚折子里也提到了李肆,可跟一大堆其他名字混着,他天然看不出。
赵弘灿的折子里,除了检验的疏失,也有委宛的抱怨。他报称呼有些商贾,倚仗财势占有本地,行事诸多违例,比如说像某某、某某以及李肆等人。广州之乱,也源于他们视财为命,冷视朝廷天威。之前他们与本地官员沆瀣一气,连累甚广,不止于粤省。只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难以通盘掌控。幸得雍亲王雷厉果断,将他们一一震服,都认罪纳捐,抚恤死伤,补葺公物。
正迟疑间,李光地求见,康熙欣喜。惊的是,李光地已是沉痾在身,求了回福建老野抱病,却还忙于国事。喜的是,本头疼没有他参详,禁海之事的影响看不透辟,现在有他在就好。
既然查出之前江南之事的本源,是广东与南洋外洋的连通,康熙就在考虑,是不是真要如张伯行所言那样,再度禁海。倒不是禁了洋商来朝,而是不准本朝商民下海。与东洋的贸易还可保存,但再不准商民来往南洋,漫衍那些奇技yin巧。
这叠奏折所述的事情太狼籍,固然三钦差都向他劈面禀报过,他还把这些折子交给了南书房梳理,但还是没有多少眉目,只感觉很难抓到重点。吏治的事也有,工商的事也有,旗汉之事也有,南洋和外洋之事也有,同时另有牵涉到某个脱手脚的蛛丝马迹。
既然是上面人捅出来的篓子,康熙就把这事交给了兵部持续清查议处,同时很窝火广东督抚束缚不力,提镇也都是懒惰不尊,各行其是。加上广西出的事,康熙感觉,赵弘灿比来几年,办事越来越不上心,看来有需求换换人了。
怕不是毁灭后患,而是惹出面前之灾,并且还跟此事的根底无甚关联。
“这林统是臣昔日弟子,现是广东南海知县。过往并无太多联络,前几日派家人亲送此信到臣府上,那家人还说,如果此信不能呈到皇上面前,他定难保性命。”
展开手札,笔迹固然工致,可断笔笔连连,显现出写信民气里的惶恐不安。
杨琳的奏报更详细些,除了一样检验对工商管束不严外,还很忧愁地提到,三江票行关联的一帮商贾,比如某某、某某以及李肆等,胆小妄为,长此以往,难说有不堪言之祸。他恳请封禁票行,根绝后患。
“老四……今次不但没有做成刀,反而成了柄狼牙棒,一棒子砸出了无数鱼蟹,让人目炫狼籍,看他早早而回,也是知难而退。”
康熙看过以后,将手札放回案头,双眉舒展。
“仲春中,广州城另有过一场小乱,吏部方才议叙平乱的南海县典史李肆,迁为河源县丞。臣来之前,刚提查了这个李肆的吏部文档,该恰是林统所述的李肆。”
康熙吐出口长气,连连点头朕也是……也是不信”
康熙这么想着,胤禛见他时神采非常差,仿佛遭受了大波折。看来老四还真是不擅措置这类大面上的政务。康熙点头,暗叹还是对胤禛希冀太高了。
“这李肆……究竟是何人?”
李光地颤巍巍而来,还是要说广东事。
李光地天然做足了工夫。
康熙逼近了李光地,按着这老头的肩膀,沉声问道你真的信?”
封禁票行……
康熙感喟,不看清前路,分清主次,就径直下刀,这可不是他为政之道。
蓬的一声,康熙一巴掌拍在书案上,奏折纸笔顿时乱成一团。
他声音越来越高。
陈元龙除了抓紧缉拿杀官凶手,对王起云之死也有了议处,以为他“不谙土苗民情,私行进兵,持勇穷追,乃至被害。”
他挺直了胸膛,仿佛找回了刚才心中丢掉的,神采也陡峭下来。
接着康熙皱眉,能让李光地不顾病情,急求面君,莫非是出了大事?
康熙吼怒声如雷,本来还隐见的病疲之态全然不见。
“三江票行并三江投资,吸纳粤省数百万两银,县府道省银两拨转也稠浊其间,捏朝廷命脉于手,昧胁一省官员,鄙视朝廷法度,大兴奇技yin巧之业。此番祸事,恰是这三江之业背后的东主李肆所为。”
??肆早就入了康熙的眼,还不止一次。
“几分真有几分?”
“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在阿谁画得浑圆的圈上面,康熙写下“了”三字,心中想的倒是广东提督王文雄之死,心道你们这二王,还真是凑一堆了。都是普通的疏妄昏聩。
李光地此话一出,康熙脑筋嗡嗡作响,一种极度伤害的感受突然冲刷着心脏。莫非……广东一省,连带三钦差,还包含老四,都一起坦白着惊天密密?
“他是要你来奉告朕,他部下的一个小小典史,手握数百万两银子,督抚都对他言听计从。行了诸多恶事,广东一地无人敢言广州将军不敢言,左都御史不敢言,吏部尚书不敢言,朕的,雍亲王,四阿哥,也不敢言?”
贩子腐亏本地官员,导致朝廷管束疏漏诸多,这已是常情,康熙对此一点也不惊奇。独一让他警戒和凛然的,就是跟南洋和外洋的勾搭,这个势头,必须尽力打压下去。
是 由】.
接着李光地又从速补了一句至于此信所述那李肆,如此神通泛博,臣是……不敢信。”
“皇上广东之事,扑簌迷离,内里原委,怕是不止于钦差和督抚的奏报。”
康熙的语气非常安静,李光地神采变幻不定,像是难以下定决计,但终究还是一咬牙豁出来了。
接着他就呈上一份手札,封皮是“林统呈恩师亲启”。
南洋外洋之事要问责海关监督,可康熙很清楚,海关监督就是去捞钱的,除了管洋船和行商以外,再无他权。眼下鱼网裂了,放出去肆无顾忌的洋商,勾搭本地贩子,竟然敢顺从官兵查验,咎在督抚。
“连累甚广,不止于粤省”这话,康熙内心稀有,这就是某些在广东暴露来的马脚。
丢下陈元龙的奏折,康熙看向案头边伶仃放着的一叠奏折,那是去广东的三钦差交卸钦差事的折子,另有赵弘灿、杨琳和管源忠等广东大员就钦差事的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