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118章 敲晕[第2页/共2页]
陈旭张了张嘴,一咬牙,辩论着说道:“我们黄巾军是义兵,绝非暴民,更非贼寇。我们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
厥后刘备与赵云别离,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话毕,田丰不再言语。
以上的那句话,是后代蒲松龄所写的自勉春联。东汉期间,固然有很多对仗工致的词句,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春联。
如果黄巾军的名声被废弛了,使得百姓心中痛恨、仇恨黄巾军。那么,本就弱势的黄巾军,就将落空了本身独一的依仗,那就是民气。
“这些人,他们眼中只要贪婪与欲望,没有涓滴的仁义。这些人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四周为恶,要不了多久,就连你们这些真正的黄巾军都会被连累。”
但是,若一个君主待他的部下非常刻薄、非常正视,这个部下再去叛变本身的主公,就会被统统人唾骂。
“何况,黄巾军被击溃今后,那些幸运逃脱的黄巾士卒,不见得都会投奔到你的帐下。”
但是在多少年后,黄巾军留在史乘上的,只会是一些骂名。
只要满足了以上的两个前提,士人们才会心甘甘心肠称呼本身的上官为主公。
田丰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毕竟是重重叹了一口气,点头说道:“难难难,难于上彼苍。”
对于大汉帝国,他固然有些豪情,但是作为一个智者,他深知大汉已经病入膏肓。
田丰从黄巾军的构成成分,说到黄巾军强大的仇敌,再说到黄巾叛逆的脆弱性,最后几近将陈旭这个黄巾军的渠帅,都说的都有些摆荡了。
却不想,陈旭闻言,不但没有涓滴懊丧,反而心中大喜过望。田丰说‘难’,就代表黄巾军另有机遇。
纵观三国期间,能够从一而终的武将、谋士并未几,但是为何汗青对于他们的评价,却并没有写上‘不忠’着个词汇?
他们的‘忠’,大多都是忠于那些看重他们,给他们阐扬才气的人。
“这些人既然曾经举起造反,朝廷又岂会等闲赦免?他们欲寻活路,只能啸聚山林,打家劫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