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出意料[第2页/共2页]
“接下来也没甚么好听的了,就到这里罢。”正在戒毒期间的嘉靖耐烦本就极差,外朝中人的反应,又是那么的无聊,对比之下,等候感很快转化成了烦躁,他一摆手,站起家来。
除了文采鼎盛的江南,院试都相对随便很多,只要读过几年书,精通文墨,关窍疏浚得法,很轻易就能混个秀才的身份。
“小弟免得了。”
天子貌似筹算抛清,并且撇得极其洁净利落,从明天起的半个月后,不就是仲春初九,礼部贡院开门的日子吗?这段时候不临朝。天子的潜台词明显是在说,起码在殿试之前,此次会试跟他白叟家没干系了。
领完圣旨,宣旨的张佐还友情馈送了一个动静,说:因为皇太妃归天,皇上哀痛过分,以是决定静养几天,接下来约半个月的时候内,能够都不会临朝了,二位大人深受信重,当以君恩为念,尽忠职守,尽力报效如此。
“那……”毕竟是写过白鹿赋,还得过宫廷文学奖的人,蔡昂吃了一惊后,脑筋便不由自主的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要不然,我们就顺着圣意……”
想到刘同寿,嘉靖内心又是一阵烦乱。
最让张璧惊骇的是,天子是在说反话。他大要上抛清跟刘同寿的干系,实际上倒是表示张、蔡二人私相授受,要不然干吗让翰林院全权卖力?还特地把他俩召进宫,来了场没见到人的觐见?这表示的意味可不浅呐。
但放在刘同寿身上就不一样了。
“崇象兄,皇上到底是甚么意义啊?”
说是皇上珍惜羽毛。尊敬朝廷法度,或者干脆就是刘同寿得宠了,可朝令夕改可不是当明天子的风格,一条道走到黑才是他的特性。
大明的科举轨制相对完美公允,不过还算不上完美无缺,搞点猫腻并不算奇怪,只要触及的人不太多。厥背景充足硬,保存默契,暗中照拂一二,算不很多大的事儿。这也是宦海上的潜法则,好不轻易的当上了官,如何就不能享用点特别报酬。给子孙留点便利?
“胡涂!”张璧一跌脚,扯着同僚,恨铁不成钢的低声抱怨道:“这但是科举!不是青词歌赋,我们抛清还来不及呢,你想被人戳脊梁骨吗?”
再说,这事儿也没啥好对劲的,别看他跟刘同寿打交道的时候,一向都被牵着鼻子走,但他朱厚熜可不是茹素的,玩弄朝中那些大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要晓得,敌手年纪虽大,但毕竟只是墨客,在朝堂上,底子就是两个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