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康老大的心思[第2页/共2页]
十3、十四这两年也大了,均是文武双全的英才,十三偏文,十四重武,这两个儿子再稍大些,到是能够替朕分些忧,特别是军中事件。。。
到底病到甚么程度,胤禩与太医也唯唯诺诺说不出打量,那便是并无大碍!即便他在路上略有微恙,他还能连续用下两碗粥,这病,又能沉重到甚么程度?他竟敢置朕躬于不顾,只让老八代为传话便私行歇下了?如此疲懈侍君父,胤禛好大的胆量!
而方才,还收到了四月初派往看望黄河泉源绘制全线河图的侍卫拉锡送来的存候折子,折子上说路程已至泉源,统统顺畅,不出两月便可复命返京。这个动静,才是令康熙今晚畅怀痛饮,又多喝了几杯的首要启事。
而此中,靳辅及其门生陈潢乃凤毛麟角的佼佼者,既廉洁务实,又善任贤达,真正深悉治河之道,却因康熙失策,轻信小人诬告,靳辅被免官撤职待罪,陈潢抱屈解京监候忧愤而亡。
那件差事,在康熙心中已经打转了大半个月,一向没定下合适人选。直到接到太病院关于四贝勒病体病愈的奏报,才算定下了方略。这差事,本是胤禛去最好。
康熙坐在床边,目光逗留在儿子面上,心中又想了很多。
------------------------------------------------
太病院的折子上说:“四贝勒病体病愈之快,尤如神迹,臣等无以以平常医理释其启事。然四贝勒沉疴确已尽除,不日便可病愈。此实乃圣上天恩浩大之功,臣等不敢居功,惶恐感慨,谨具摺奏闻,伏祈睿鉴。”
只可惜这两句话在如许的深夜,于如许的场景之下讲出,听起来,实在是有点风趣。
--------------------------------------------
十二自小由苏麻喇姑扶养教诲,品性德操均让朕心慰,只是性子却也是个落拓的,领了差事必能办的妥贴,当真措置起毒手的政务,只怕魄力不敷,当不了重担。
若不是朕请了萨满高僧为他祈福,遣了太病院最好的太医为他主诊,他如何会好的这么快?若不是晓得胤禛身材病愈极好,朕又如何会想到把这件差事交他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