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墨莲仙缘录 - 第九十三章 千年回溯,方知我是我

第九十三章 千年回溯,方知我是我[第1页/共3页]

又过了数十年,六合间的元气更加的淡薄了,灵根异种也日渐希少,有那灵性深厚者寻宝地藏匿起来,以求躲过大劫,更多的则是散去了本身的灵性,而变得浅显浅显起来。此时的杜祯已经结成了元婴,模糊中,已然能够感遭到六合法则对修道之人的束缚。

在墨非胜利结丹的一刹时,整幅画卷变幻成了云雾普通的幻影,融入了墨非丹田处方才成型的金丹中。一滴泛着金色光芒的胭红的血珠蓦地从墨莲图中飞出,消逝在墨非的眉间,融入了泥丸紫府后,轰然炸开,化作了万千场景,归纳了一场人间悲歌,墨非仿佛做了一个千年之久的大梦。

杜祯闻听,大惊失容:“教员,怎会有如此异变,不知可有解法?”

比来十年间,杜祯踏遍了诸多名山大川,翻阅了各门各派的文籍,苦苦研讨六合法则变异的启事。虽说停顿不大,却也是有了一点端倪。倒是阴阳即判,六合已分,复有三才,万物方始构成,而人又为万灵之长,自打出世那日起,便一心寻求长生之法,专研六合之机、万物之密,终究悟得仙道之法。吐纳气候灵气于本身,采万物精华为己用。这便与六合结成因果,受天劫磨练,度畴昔,便是仙真,过不去,数十载苦修化作东流水。就这般,一代又一代,不知有多少修士修成正果,飞升上界,而六合元气倒是在浩繁修士的日日吞吐吸纳之下日渐减少。

二孺子看着空空的两手,在山风中飘洒的灰烬,终究忍不住,放声大哭,道观中,松涛阵阵,竹影摇摇,那本开得正光辉的蟠桃,扬起了纷繁的花雨......

由此,能够窥见仙道修炼之奥妙。

大梦几千秋,不知今夕是何年。

这一天凌晨,露台山还是云蒸霞蔚,鸟雀欢鸣。薄薄的雾气覆盖着全部玉霄峰,迷离而斑斓,仿若瑶池。杜祯从观日崖上吐纳东来紫气,回转后刚一踏进玉霄观,就见青柳孺子飞奔而至:“杜师兄,真人急召你,我已找了你半日,快快随我前去。”

墨莲图跟着杜祯的消逝,在尘凡中流转,几经易主。虽不知其作者,但是那高深的作画技能,所表示出来的悠然意境,却也令诸多藏者所喜。光阴流转,朝代更迭,千年光阴飞逝。当其落入一个落魄的古玩小商贩手中时,终究机遇偶合,被墨非购得。

但听得高空处一声炸响,天光大开,数道彩光喷薄而下,罩定道隐等诸真人,诸仙在天花宝雨纷洒中,腾空而去,垂垂消逝在天涯。

露台山玉霄观中,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转眼之间,杜祯随司马承祯入山修道已有十年之久,终究成绩了金丹道果。道经有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修成金丹,便得无量寿元,自此仙凡有别。杜祯心下欢乐,还是每日勤奋不辍。

杜祯在道隐真人处学得性命双修之道。道家修炼,讲究形神俱妙,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成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真人复又道:“你是我弟子,倒是我玄门一脉但愿。为师当初收你入门时,便观你气运煌煌,倒是应在将来千年以后,本日借此异象,终是晓得,我玄门一脉的香火延绵倒是落于你身,望你松散修身,勿令为师绝望。”

三人闻言,俱都伏地痛哭。真人道:“汝等痴儿,何必如此,又不是存亡拜别。我等诸仙飞升,乃是丧事,莫要再作悲声。杜祯三人闻听,只得强忍心中不舍。

这一日,杜祯正在房内炼气,忽有真人座下青柳孺子来报真人有请。道隐真人座下有两大孺子,一为青柳,乃是露台山中千年柳树化形,一为碧桃,亦是山中万载蟠桃。此二人得道隐真人点化,方才化为人身,化形后,便投到玉霄观,做了孺子,以报真人点化之恩。

ps:详情请见《墨莲别传》

青莲剑仙道:”此是我毕生剑道所学,今后如果碰到有缘人,你看着合适,便传下吧。”然后再不言语。杜祯伏地悲声道:“弟子定然不负师叔所托。”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但听道隐真人道:“杜祯,你入得我门下已经十余载。已然修得金丹,倒是可贵。本日为师和你青莲师叔与你所言,乃是天机,出得我口,入得你耳,不得言与别人知。”

六合之间,阴阳互生方为正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覆阴而抱阳才气循环不息。而诸多修士却只是所取,从无回报,这天大的因果便如滚雪球普通越来越大,没法纾解,终究发作开来,天道无情,万物划一,就是仙道中人也难以窜改因果循环之力。

却又听得道隐真人言道:”时候已到,为师这就要飞升了,望你等好自为之。诸位真人鱼贯而出,来到院中,俱显道果。全部露台山顿时云气蒸腾,气象万千。道隐真人等玄门一脉俱是三花罩顶,五气腾空,翻翻滚滚,煞是壮观。青莲剑仙倒是从紫府泥丸处腾起一柄庞大的仙剑,寒光四射,寒气森然,仿佛六合都在这剑光之下变得黯然起来。其他诸仙或显经卷,或幻诗篇,或有水墨山川腾空,各有奥妙,不一而足。一时候,妙声响起,仙乐遥闻,数道白虹贯日,五彩祥云凝集,模糊间,天涯有万丈东来紫气显化。

杜祯闻听,倒是顾不得清算衣冠,快步奔向道隐真人丹房。待得出去,室内并非只要教员一人,倒是潘师正座下各大弟子道玄,道显,道微几大真人,以及与道隐真人并称仙中十友的诸人俱都在此处。

此时,六合间的大能修士已不成闻,不成见。昔日里在尘凡中游历的仙真再也不见踪迹。世俗中只留下了诸仙的传说,那盛唐时,名噪一时的诗仙李白,那环球闻名的玄门宗主司马承祯,早已成了世俗眼中的神话中人。

跟着六合法则架空力的越来越强,眼看便有化道之厄的杜祯却在玉霄观中安逸下来,再不复昔日里的驰驱繁忙,再不见那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愁苦。每日里读读经文诗赋,兴趣来时,泼墨作画,一副隐逸山林的儒者风采。

杜祯闻言大惊:“不知教员何出此言?”

此番,杜祯为了绘制这宝图,功力散尽,已然开端道果消逝,青柳碧桃刚才被异象扰乱心神,此时方看到杜祯的景象,心下大惊,赶紧扑上前去,扶起杜祯道:“师兄,师兄,怎会如此?”

二孺子领命。今后,露台山玉霄峰下的玉霄观再难寻觅。有那前来上香的信众上得高山,倒是无果而回。因而联络到前不久的露台山异象,遂有玉霄观团体飞升仙界的传闻传播开来。山脚下,有那好道之人出资修建了一座真人祠,内供道隐真人并青柳碧桃二孺子。而杜祯的少年影象却也呈现在大殿的壁画中,且有人提名“觅仙图”,有人问其典故,村人言,此乃真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