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名正言顺(第三更)[第2页/共2页]
就在唐绍仪欲言又止时,胡国礼在中间说:
唐绍仪很有深义的看一眼唐浩然说道。
倒是李光芒却显得极其安静,就像没听到似的,只是瞧着这破败的“承恩祠”满是一副如有所思的模样。
“大同江位置极其优胜,若开采沿岸矿产,亦可借水路之便运往仁川或外洋。那边确是个好处所。”
不过唐浩然并没有重视到唐绍仪的神态窜改,而是持续说到:
唐浩然的建议,让唐绍仪深思半晌,然后点头说道:
而现在大人在初定朝鲜以后,便大建“承恩祠”,仅仅只是为了交好朝鲜人、提示两国血浓于水的来往那么简朴?若难为如此,又岂会冒惹人猜忌的风险?还是说他另有设法?
端起茶碗,唐浩然悄声地说道。
对于身边两人截然分歧的反应,沉浸于对汗青的感慨中的唐浩然却像是没有发觉到似的,而只是瞧着身这破败的祠堂,心想到:怪不得祠堂弄成这个模样,连两吊钱薪水都不发,他如何会用心来把守?在朝鲜官府眼里,那里另有当年再造朝鲜的大明官兵的一丝半点职位?
本来如此!相对于朝鲜官府百姓的淡薄无情来,这个天朝遗民还算是有点交谊。
受宋时烈等朝鲜大儒的影响,朝鲜儒家学子对明朝灭亡有切肤之痛,或是对清朝则有满腔的仇恨,或是对其充满鄙夷,多年来朝鲜儒家更是大肆鼓吹尊明贬清的看法。
满清、蛮夷、正统,接连的字眼落入唐绍仪的耳中,却只使得贰心头微颤。而此时望着唐浩然眼内闪动的神采,想起他在来到这处祠堂后的些许窜改,另有俄然提出的来祠堂的动议。他俄然想到:或许他并非仅仅只是为了祭奠,可他想在这里干甚么?
“我们现在要办的不但仅只是特区。若仅安身于贸易,怕不见得有多少上风。现在日本对朝鲜之野心人尽皆知,看眼下景象,朝鲜局势多变,如果我等不提早筹办,恐怕后患无穷,以是,我想大修承恩祠。”
“把这里补葺一下,再把灵位重新立起来,我们既然来了,天然不能让他们的炊火断了,不过扩建的话会不会。”
“我想应把这个祠堂好好地扩建一番,我看了围墙外边的环境,此处位于山上,不需求动迁民居,想来此事到也没甚么题目。”
想到这,神采更加丢脸的唐浩然指了指房里堆的杂物问道。
那间唯一没有堆放杂物的配房被打扫得干清干净,刚才放在天井里的那张小方桌,连同桌上的茶点及矮凳都端了出去。刘四则在祠堂内里站着,唐绍仪则将配房门虚掩后,坐到小方桌边,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唐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