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1页/共3页]
当然,也有两家人没在忙活这个,因为接到了宫里的旨意。
“胡说!”王尚书沉了脸,“侧妃是普通的妾吗?普通的妾有诰命?到时候满都城的人都看着呢,孟家另有个女儿进晋王府,到时候孟家女儿有嫁奁,我家女儿没嫁奁,你这是想奉告别人,我们家不肯奉旨?还是说你看不上晋王府,连个嫁奁都不屑筹办?”
齐王妃悄悄叫苦。她每日有很多事的,不说要服侍齐王讨他欢心,不说要入宫阿谀,也不说要四周去与朝中官员的妻女们设法靠近,单说管王府里那些侧妃侍妾们,就不是轻松的活儿,谁耐烦还要每天盯着小叔子。
俗话说,六月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方才还是一碧如洗,这会儿一阵风吹来,云就遮了半边天。
“王尚书家的长女王娴女人,和顺贤淑……”晋王妃心机缓慢地转动着。倘有能够,她是很想提王姝的,王娴毕竟在家中不得宠。但王姝是景泰公主伴读,不管如何也不成能做晋王侧妃,即使现在提出来天子不采纳,今后也一定真能纳进府来,还平白的让晋王落个“交结大臣”的话柄。倒不如纳了王娴,起码在明面上,王尚书就即是与晋王一派有了牵涉。那么今后倘若真有甚么,王尚书也会多一丝倒向晋王府的机遇。
这一番话说得德妃平了气,瞪了小儿子一眼:“还不回你宫里去好生读书!这几日你父皇或许就要替你指王妃,若在这时候出了岔子,细心你的皮!”
德妃此时的神采,也跟这气候差未几。
王尚书毕竟是个男人,不晓得这嫁奁里头的猫腻,只看夫人十足承诺下来,便表情愉悦地出去了。他也想去探听探听,孟家究竟筹办陪嫁多少抬嫁奁,毕竟是一起进门,如果有个高低可就不多数雅。
孟老夫人也在擦眼泪。孟瑾孟玫都是在她膝下长大的,比孟老太爷还要舍不得。只是她平生和婉惯了,这会子既然是天子下的旨,晓得不能抗旨,倒是已经想到更实际的事上去了:“得,得给瑾儿好生筹办嫁奁才是。虽说这侧室――可到底是进王府,我们备个十八抬的嫁奁总不为过吧?”
“府里有个侍妾――诊出了两个多月的身孕……”齐王妃低着头,“按说这是丧事,该好生养着,但是这日子……”算一算,恰是太后病情最重,宫中妃嫔、宫外孙媳们都抢先侍疾的时候怀上的。
“晋王到现在还没个子嗣,这侧妃又没了……”太后长长叹口气,喉咙里收回沙哑的痰音,用浑浊的眼睛谛视着天子,“哀家想着,还得给他放齐了人才好。那王府里人太少,空荡荡的阴气也重,就更不轻易有子嗣了……”
孟老太爷沉吟了一下:“这事儿,不如跟王家通个气儿。甘愿抬数比王家少些,也别出这个风头。反正箱子里放实惠些,里子要紧。”这是去做侧妃呢,还是低着头做人好些。
孟瑾笑了笑:“我晓得。表妹也别只担忧我……”平南侯府那边也好不到那里去。
齐王妃内心暗骂寿王不知所谓,连话都不会说,大要上却还得做个好嫂嫂,起家陪笑道:“母妃,四弟年青,不免一时不慎讲错,得母妃教诲,今后必定改了,母妃莫要活力。现在气候正闷热的时候,母妃又还要为太后担忧,须得保重身子。”
话才出口就被王夫人狠狠喝斥了归去:“开口!如何甚么话都敢往外说!”天子也是你群情得的?
孟素蓉沉默地递给嫂嫂一块新的帕子,将林氏手里那块被泪水湿透的帕子换了下来。林氏的表情她是最体味的,前些日子她把顾嫣然许给周鸿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表情?
太后到底是没能熬得过这个夏天,在最闷热的时候熬不住了。天子赶到寿昌宫的时候,就闻声太后的呼吸如同拉风箱,妃嫔们都在外殿候着,只要晋王妃在床边服侍,眼眶通红,还不敢哭出来。
“更胡说了!”王尚书立即喝断了她,“我是皇上的臣子,皇上说如何做就如何做!”站甚么队?谁晓得哪块云彩有雨?他的头上只要一块天,就是皇上!
太后欣喜地看着天子,想再说句甚么,却俄然伸手握住了喉咙,收回闷哑的声音,两眼垂垂翻白。
太后是最爱已故皇后的,此时这么一说,天子顿时想起了皇后无数的好处,颤声道:“是,宁滟她必定还会好生贡献母后的……”
孟瑾摸摸mm的脸:“莫哭。等姐姐出来些日子,想体例接你们去玩。王妃看着不是那等刻薄之人,只要我守着本份,她该不会难为我。”想了一想又道,“王家大女人也不是个爱肇事的,想来不难相处。”
公然,天子先听到王尚书的名字,眼下的肌肉微微收缩,但听到是王娴,又豁然了:“朕也传闻王家长女端方,极少抛头露面。”
齐王妃内心一紧,低头承诺了。德妃看她神情恭谨,遂也放缓了语气:“不管谁生,老是你的儿子,天然归你养才高贵。”不让侧妃生子,不就是怕侧妃母凭子贵?你抱过来养,儿子跟生母不亲,她凭甚么去贵?
孟老太爷说着这些话,内心难受之极,不由自主向身边的孟老夫人看了一眼。琴瑟和鸣,那说的是伉俪之间,就比方他和孟老夫人。孟瑾只是个侧妃,上头另有正妃呢,如何谈得上琴瑟和鸣?千娇万宠养大的孙女,原想着嫁个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举案齐眉伉俪偕老,谁晓得竟然要去给人做侧室……
“姐姐――”孟玫眼圈一红。她年纪虽小,也晓得做妾不是功德。
“甚么?让她去晋王府做侧妃?”王姝气得直顿脚,“她,她甚么时候奉迎了晋王妃的?谁让她去奉迎晋王妃的?”如果王娴做了晋王侧妃,那她在景泰公主面前算甚么?景泰公主必然会发脾气的,到时候还不是她刻苦头?
晋王妃想退下去,却被太后抖动手拉住了:“天子啊,不必如此。哀家年青的时候是皇后,年纪大了做太后,这天下的繁华繁华也都享用过了。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哀家本年六十多了,也不算不寿,另有甚么遗憾呢?”
顾嫣然低了头。周家办了过继之礼,开祠堂将周鸿的名字写到了长房周勋的名下,然后他就马不断蹄地又回西北边关去了。孟素蓉原想让孟珩或孟节出面将他请过来讲说话,终究也未能胜利。不过毕竟她现在年纪还小,说到出嫁起码另有两年呢,孟瑾倒是三个月后就要进王府了。
“既生了病,就要吃药。”德妃用养得极好的指甲悄悄抚平衣袖上的褶皱,“这经水不调是大弊端,癸水两月不来,如何能行?本宫这里倒有一服专治经水不调的药,赏她喝了罢。”
“哎,哀家倒是挑了两个――”太后仿佛累极了,扯了扯晋王妃的手,“你来替哀家说。”
齐王妃低头在一边坐着,内心悄悄痛快。早就该这么经验这个小叔子了,希冀他帮手不成,拆台倒是很多,提及来,如果德妃肯早些经验,寿王又如何会养成这么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