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1页/共2页]
2、减天下冗官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郭后心中悄悄嘲笑,即使刘修仪再有百计千计,只可惜,毕竟敌不得她手中一张王牌。
此一举固然减冗官冗吏近二十万人,旨意一下,天下震惊。
刘娥温言款款:“官家,二殿下到底是皇后独子,固然年纪尚小,却无疑可算得将来储君。此时他已经七岁了,皇上应当善择良师为其开蒙了。”
三月,亲御崇政殿口试科举进士;
咸平三年,真宗亲身巡边返来之京不久,便雷厉流行,连着下了一系列的诏令,一反即位三年以来,根基上依老臣所奏,垂拱而治的局面。
这个时候,刘娥常常只是悄悄地听着,对于朝政之事她普通不太出言,只是浅笑聆听,但是偶然候一个和扎眼神,也常常能够令贰表情好转;或者偶然候朝政事多,真宗前后想不到时,只消问一下刘娥,她必是帮他用心记下了很多事。她出言向来未几,只是偶然候偶而一句半句点到为止,却于他非常有效。
______
自五代以来战乱纷繁,很多农夫流亡他乡,固然战事结束,但是多年来地步荒废,欠下官府租税有力偿交,是以不敢回家。此番一举免除田租,逃民们能够回家开荒种田,且官府账面上看似有很多租赋可收,但是人已流亡,本色上也没法再回收,反而令各级官员为了向下级交代,而将很多已不能回收的欠赋转稼在本地种田的农夫头上,乃至于逼得更多的农夫因交不起田租而流亡,反而使得地步更多荒废。免除欠租,自可令逃民们放心回归故乡,朝廷才气够真正有赋税支出,且逃民归家,不但能令社会稳定,北方稼穑安宁更能够在一旦产生战事时,能够使军队有供应线。
现在真宗膝下独此一子,天然非常钟爱,且这番上表的是副相赵安仁及御史田锡,此二人俱是以秉直敢言而著称。
仲春初,下诏令百官尽言国事无讳,未能直接奏对者亦可封奏折以闻。亲身下了一系列对边关诸将的升调之令,并令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各保举一名可堪任边关守将的武官,同时应杨延朗、杨嗣等诸将所要求,特诏几名边关大将可具有部分练兵之权。
刘娥含笑道:“官家,可还记恰当日您是如何成为太子的?先皇先是成心于楚王,厥后又定了许王。而后,倒是过了两三年,才择定了您,又冷眼察看了您好几年,乃至偶然用心萧瑟您,磨练您,终究,才把这皇储之位托付于您。这当然是为天下为社稷之计,选定好可拜托天下之人,也是为了珍惜官家,免遭楚王、许王之厄。怕早定储君,则其身边会多了一群短长相干的人,倘有小人觊觎,引上正道,反而不好。便如当年唐太宗的太子承乾,早在幼年便立为太子,便有无数投机之人,围在他的身边,用各种邪门歪道,投其所好,终究将他引上歧途,乃至于误了平生。我朝皇子年满十五,要出宫开府,体察民情,才得慢慢进封。现在官家的几个弟弟,也是先从国公到郡王,都还没封亲王呢。且皇子年纪尚小,心性不决,何必急在一时呢!”
真宗至此生过四子,皇后郭氏生了三子,都是在王邸中出世的,宗子与第三子因天赋不敷,都是襁褓当中便已夭亡,尚来不及赐名。此时身边只要皇次子玄祐,此时方才七岁。另有宫人曹氏生了皇四子玄祉,那孩子长得甚是聪明敬爱,不料于客岁俄然生了一场急病,也短命了。此时后宫当中,便只要皇次子玄祐,那便是无可争议的储君了。
郭后叹了一口气:“此事是我思虑不周了,没能把那些老臣们说动。官家的性子我晓得,象老太师吕蒙正、参知政事寇准如许有分量的人,如果肯为我儿说话,说不定当朝便把事情定了下来。如果踌躇得几日,回了后宫被枕头风一吹,事情便难办了。”
她或许并不能完整明白真宗这一系列改制的后果结果,但是她却灵敏地捕获到了此中的奥妙之处,这奥妙之处或许是真宗所没有发觉到的,却瞒不过她。
真宗不解,再三问她,她才笑道:“早立太子,能安皇后之心,那自是一件功德。做父母的老是爱孩子,但是偶然候,却也一定都是真的对孩子好。”
六月,以向敏中为河北、河东宣抚使,促使河北一带规复农垦:
真宗点了点头:“朕自有分寸。”
蒲月,大赦天下,极刑减罪一等,流配等均开释,免百姓积年来所欠赋税,促进农桑耕作;同月,亲临城郊玉津园旁观刈麦等稼穑,临金明池检阅水战,临琼林苑停止宴射;
只是既然减赋,必定要想体例节流,才不致于收不抵支。本朝建国初太祖为了停止中原百年动乱,稳定朝纲,导致冗官冗兵的存在。既然不能减兵,那便只要减官了。那些冗官数量之大,能够追溯到五代时,不但有后周的旧官吏,也有吴越南唐后蜀等各国归降的官员,以及大量建国武官以及朝中各官员荫及子孙、家人、部下的荫官等。
次日便下旨,封皇次子玄祐为信国公,择良师为信国公发蒙讲授。
皇后郭熙秉承家教及太后李氏的风格素不干政,这不干政的好处,天然由她这十几年的顺风顺水而考证了。但是此时,她却深深地感遭到了不干政对本身的倒霉。
莺儿顿足道:“偏是这些人老奸臣滑,断不肯给人个准信儿。”
到了年底,已经大见效果,朝廷高低的脸孔焕然一新。其间,宰相吕端因病重归天,真宗任命李沆为宰相,李沆大哥,诸事多由真宗新晋升的参知政事王旦、枢密直学士冯拯等辅政。
但是此表一上,却引发了朝堂的纷争。大理寺卿王钦若上表说:天子春秋正富,皇子尚且年幼,何必早定储君。大学士钱惟演也拥戴王钦若,一时候朝堂上分为两派,纷争不已。稀有名老臣,却又一言不发,保持中立。
四月,亲河北城防阅武举人骑射比试;
真宗怔了一怔:“这话如何说?”
侍女莺儿恨恨隧道:“娘娘,此事必是西边嘉庆殿做祟!”
真宗心中一动,按下了奏折。
皇后郭氏接旨谢恩后,站了起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真宗听到承乾故事时,瞿然动容,惊道:“小娥你说得甚是,此事不但干系祐儿平生,也干系着大宋江山的将来,不成失慎重。”
郭后嘲笑:“这些人如果一问便准,也做不到本日的职位来。”她向后倚在榻上,微微一笑:“今后日子长着呢!祐儿现在是嫡宗子,只要我细心教养,将来必是众望所归。她便是做祟得一时,哪能次次得逞!”
回到后宫嘉庆殿,他依着平常风俗,与刘娥议论些本日的朝政。朝政之事,夙来极其繁乱,他身为君王,却又不能等闲在臣子们面前表示本身的喜乐。
前面几个奏折,刘娥都能与他一起会商,直说到要求早立储君时,她却微微一怔,似想要说些甚么,却终究没有开口。
到了年底,令天下百官震惊的行动终究出台,真宗在考虑了这一年来统统百官尽言国事无讳的奏折以后,接管王钦若等大臣的奏议,下了两道特旨:1、免天下百生自五代以来积年内所欠朝廷统统租赋,包含赦免人数达数十万人,赦免钱物达一千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