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页/共2页]

真宗将这个数字亮给曹操纵,曹操纵领旨后出了宫帐,寇准已经早候着他了。临行前,寇准对曹操纵道:“皇上虽有敕旨给你一百万贯和议,但是你听着,如果承诺的数字若超越三十万,我便以皇上所赐的御剑先斩了你,再向皇上请罪。”

寇准仰天长叹道:“忠而见谤,我另有何言啊!”

寇准为人,本就桀骜不驯,当年在先帝太宗面前,尚还心有畏敬,当明天子为人道情谦恭,更添了他几分傲性。满朝文武独一能令他稍作让步的,也只要毕士安了。

毕士安摇了点头,道:“我能有甚么见地,只不过当年我曾有幸聆听老丞相赵普谈北疆之事,确是极有事理。他曾说:观历朝历代的各国相处之道,若能以财帛停歇,便兵戈不兴。只要效款项处理不了的胶葛,才会产生战役。秦始皇扫*一统天下多么威风,犹有筑长城防匈奴之举;隋炀帝远征高丽,乃至于财尽民怨失了江山。北方部族的扰乱,并非自我朝始,亦不会自我朝而结束。历朝历代以来,中原安宁,则北国不犯,中原板荡,则北方马队大肆南下。自唐末以来百余年战役不息,直至我大宋立国,百姓方有这太常日子。立国之本,以民为贵,战乱比年,非是国度的祥兆。他以为我们只消得在边关一带,加强防护。城高河深,契丹人都是马队,难以打击。中原地大物博,只消得有几十年的太常日子,国天然富,民天然强。辽人南下如果无所得,北方苦寒,必为争夺水草而自相残杀,我们自可得渔人之利。”

毕士安缓缓隧道:“宋辽和议达成,对辽国来讲,夏州李继姑息落空了操纵代价。我们恰好借此收回银夏五州。”

因寇准不再对峙,两方使臣驰驱多日,和议终究开端达成。真宗有旨,固然是有汉唐前例,和亲亦是国耻,是以必须“一不割地,二反面亲”。

有了前后这多次的恩遇提携,寇准对于毕士安非常感激恭敬,再加上毕士安为人慎重,思虑深远,固然出言未几,但是偶发一言,却恰是寇准所不敷之处,令寇准也不由为之畏服。

出了宫帐,寇准忿忿隧道:“老相爷,你何故禁止下官!”

毕士安年纪已老,走了这几步便有些喘气,寇准忙扶他坐下,才道:“老相爷,您现在能够说了吧!”

毕士安叫三司使丁谓算出,一旦宋辽和议达成,除却省下军费以外,每年光是宋辽边疆中榷场贸易中便可得一百五十万贯。和议达成,这每年榷场支出,算是分外所得,正可用来付出给辽人的岁币。

寇准不平道:“老相爷的意义,还是主和了?只是好不轻易御驾亲征,才落得个这么一点服从,下官实不甘心,下官不能附议!”

毕士安递给他一叠的卷宗,道:“寇准,你先看看这个吧!”

毕士安在上报时,以决不成动用现有的支出,请真宗按最保守估计为每年榷场支出所能获得的一百万贯作为构和底线。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军撤出已占据的十余座城池,退至雁门关外,两国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