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1页/共2页]

从封后的圣旨下到除夕,不过一个多月时候,只因时候紧急,而封后大典事项极多,礼部、鸿胪寺忙了个晕头转向。

然后是礼直官、通事舍人分引宰相、枢密使、册宝使副、文武百官诣到文德殿立班,东西相向。内侍二员自内宫承圣旨,取皇后册宝出垂拱殿,奉册宝官俱捧玉笏率着执事人,礼直官引着中书侍郎押送金册,中书令跟班于后,门下省侍郎压宝符,侍中跟班于后,由东上阁门出,一向送到文德殿庭临时安设册符。

然后刘德妃却一再上辞表,请辞皇后之封。

然后是内臣引表里命妇入就位,内侍到阁中,请皇后刘氏换上大号衣,等待册宝使到来。正副使来到中间,站到东向内给事的前面,自北向内跪下,俯伏在地,道:“臣册宝使王钦若、副使丁谓奉制授皇后册宝。”

众臣心领神会,刘德妃每上一次辞表,接下来的再一次请立刘德妃为后时,拥戴的朝臣更多,反对的朝臣更少了。

一应礼节完后,正副使和内使等,就守着宝册一夜。

但是颠末天书封禅赐珍珠一事以后的刘德妃,已经把握了如何对于王旦的体例。她仍然再上一道辞表以示让步。

典仪唱赞曰:“拜讫。”世人再拜,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册宝正副使押送册宝,一名官员手持节仗在前导引,奉册宝官捧着宝册,在浩繁仪仗卫队的簇拥下,顺次出了朝堂门,自内东门跟从内臣进入后宫。

走到绝顶,真宗已经坐在殿中的御座上,含笑看着她。

真宗哦了一声,似有所悟:“怪不得他如此力图……”这边挥手令王钦若退下。

册后前一日,先设守宫之典礼在朝堂,派册宝正使、副使顺次于东门外,捧旨的命妇顺次于受册宝殿门外,设皇后受册宝位于殿庭阶下北向。

另有奉礼设册宝正使位于内东门外,副使、内侍位于站在他的南面,整齐而退,再东向北依着礼册上规定的步子走到上面,把宝册放在案几上,位置在于正使前面的南向,又设内给事站于位于北厢南向。

皇后坐上御座,接管文武百官的朝拜,此时,她第一次与天子并肩坐在一眼。在天下人的眼中,她这个时候才正式成为他的老婆。

礼直官、通事舍人再引册宝正使、副使就位,次引侍中于使前,西向依礼法而拜。典仪官高呼“再拜”。然后一声声顺次承传到位,册宝正使、副使、在位百官皆再拜,内侍行首周怀政展圣旨宣曰:“赠虎捷都批示使刘通女册为皇后,命公等持节展礼。”册宝正使、副使再拜,侍中还位,门下侍郎自周怀政手中取过节仗,门下侍郎手执节仗授于册宝使,册宝使跪受节仗,然后是册宝之节幡集会于册宝副使。

过了几日,真宗与宰相王旦说话时,轻描淡写地提及,叫他留意一下可代替参知政事赵安仁的人选,王旦大惊,忙奏道:“赵安仁任职以来,并无错误,请皇上三思。”

看到真宗的这一刻时,她的表情俄然平和了下来,浮在半空中的灵魂已经回到体内,她看着真宗,和顺地一笑。

目睹朝中高低,反对之声垂垂越来越弱,副相向敏中、翰林学士李迪、兵部尚书赵安仁等大臣目睹刘德妃封后已经有顶不住的之势,已经不敢再上书反对,只得几次往宰相王旦家跑。

第二日,恰是除夕。册后大典开端。

过了几日,王钦若在御书房奏事,此时因为王旦年纪渐大,真宗亦有考虑将来的人选,就问他:“朕问你,诸大臣当中,那个的操行德望较好?”

王钦若忙道:“赵大人不但与同僚友情好,并且为人最是怀旧记恩。昔年故宰相沈伦对他的知遇之德、提拨之恩,赵大人至今仍仍念念于心,常存报恩之念。”

封后之制,先说册符,封后的玉册,要用珉玉五十简,匣依玉册的是非制就;皇后之玺用黄金铸就,有一寸五分见方,高有一寸,上有鎏文曰“皇后之宝”,盘螭纽。皇后之绶并缘册宝法物均以古法旧制为之,匣、盝之上,以朱漆金涂银装潢。本朝皇后之册立,与前代《通礼》有异,不立仪仗,不设汤沐县。

紧接着,真宗下旨:宰相王旦加封为门下侍郎兼玉清昭应宫使,副相向敏中加中书侍郎,表里官均加官加恩加荫封。同时,大封皇族,除已经归天的雍王元份及衮王元杰外,其他活着的亲王如长兄楚王元佐加封为太师,六弟相王元偓加太傅,八弟舒王元俨加太保等。

皇后刘娥坐在帘内,拿过筹办好的答辞照念,然后道:“起。”正副使站起,退回原位。

内给事入捧着册宝入殿,先有由服侍向皇后跪下申明典礼,然后是正副使退回外殿。

过了数日,旨意下,罢力主立沈氏为皇后的副相赵安仁参知政事一职,改任兵部尚书。赵安仁一被贬职,朝中大臣们纷繁倒转方向,一时候满朝争着议立刘德妃为皇后。

在全部天下为着这一天而慌乱时,她反而显得非常地沉着,在内给事的唱赞声中,她一丝不苟地完成着一项项礼节,乃至还能不足暇察看到宫人摆错的礼器。在向大殿那长长的甬道上,听着两边如山的人群悄悄的呼吸声,她俄然有一种错觉,那穿戴大号衣如众星拱月般走向文德殿的,好象是另一小我,而本身的灵魂已经离开了躯体,浮在空中悄悄地旁观着。

整整一天在噜苏的礼节中,完成这场封后大典,刘娥的心却并不如本身设想中的冲动和镇静,这一天她等了好久好久,久到现在到来之际,反而变得不再首要,而只是如许悄悄地走过这个过场罢了。

王钦若忙道:“以臣所见,文武众臣中,若论为人,没人能比得上参知政事赵安仁大人的了!”

真宗笑道:“我倒是少听得钦若如此夸人的,赵安仁公然为人极好吗?”

皇后再换上后服,面见天子朝谢。此时文武百官,已经到东阁门上表庆祝。

文武百官着官服早早顺次入场,礼直官、通事舍人先引中书令、侍中、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及奉册宝官,执事人身着红衣,衣带有勋帻,率先到垂拱殿门外顺次站好,等着册符之降。

赵安仁是副相,帮手王旦执掌中枢甚久,广闻博记,历代典制律法、近代史实沿革均如数家珍,便是王钦若也难比及。澶渊之盟时,两边使者来往礼节、文书制定等,皆由赵安仁一一安排。李迪是咸平初年寇准取中的进士,亦是多次上疏,反对峙出身寒微的刘妃为后,此二人甚是倔强,真宗不免有些头疼,只得早早宣布退朝。

此时朝中已然分红两派,一派以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三司使给事中钱惟演为首拥立刘德妃,另一派则是以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李迪为首,反对峙刘德妃为后,并力荐沈秀士年纪家世最为适宜,可立为皇后。

大中祥符五年十仲春,旨意传至中书省,因中宫虚位,矗立德妃刘氏为皇后。

内侍引皇后出,立于庭中北向位置,内侍跪取册,次内侍跪取宝,起立,西向站在皇后右少前,内侍二员进立皇后左少前东向。在内侍赞词中,皇后再拜,接管顺次金册宝符。然后内侍导皇后入正殿升坐,再由内臣引着后宫诸妃嫔、各家命妇朝拜称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