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南宋春晚 - 第一百五十章 世事易

第一百五十章 世事易[第1页/共2页]

井巷群情纷繁,有忧心忡忡者,惧那匪人来犯,阖家迁往临安,赁了天子底下屋子住了,好借官家威势,保自家性命。

清平靠稻麦支出,公众小富,堪可对付。

容娘无法,只得收下。婆婆赠珍珠圆簪,徐夫人赠金珠蝶花,娥娘赠绣帕一块,婉娘赠石榴裙一副,张四娘随贺寿喜钱一贯。

老夫人听到保举书,晓得他们叔侄早已通气,又是愁闷又是欣喜,叹来叹去,毕竟欢乐多些。大郎六郎如此无能,各个主意强,能独当一面,是徐府的福分。

容娘羞红了脸,接过也不敢看,只好立在一旁听七郎读守中的家书。

张夫人自打月娘过世,身子便一病不起。此次寿宴,便多托容娘打理。家中婆子仆人,也尽来找容娘回事。四娘子与她姨娘见到,公开里冷嘲热讽。笑她一个半路义女。张狂作势。不知耻辱。

容娘晓得她猎奇的心性,也由着她跟来。

容娘嘱靖哥儿练字时,需正反两面操纵,不得华侈。

容娘叮嘱管事,家中一应开支,尽用交子,铜钱留库。不成动用。

舒娘安抚。道大哥把稳中惦记,嘴上不说罢了。

高大郎汗颜,施礼告别。

八斤赶回,奉上临安绸缎一匹,另有小匣,叮嘱容娘回房再看。

北方战事不竭,守中未有家书来。福建路近两浙东路处盐户暴起,两浙东路尽皆提心吊胆。

守中走后第一百二旬日,容娘十九寿辰。

有人嗤笑,荆湖路据此隔了江南东西两路,逃个鸟。

老夫人初闻此动静,大怒。骂阮姨婆忘恩负义,撺掇使坏,骂四叔瞒着他偷偷去了局,末端又骂老节度使老来失节,生了如此小儿来堵她的心窝子。

舒娘敬佩。想着七郎数次闹着要参军,本身几度阻扰,不觉羞赧。

玉娘带着靖哥儿上了老夫人的塌,玩起了双陆。

继而贩子传闻,荆湖路匪人甚众,穷凶极恶,占十二县,建三十六寨,朝廷招安失利。

娥娘产女,容娘送金锁银链,另米一石,面一石,肉二十斤,蛋一百颗。李家大喜,缸中空空,正缺米面。

容娘回房,郁郁寡欢。

徐府领头捐粮十石,钱五百贯。

两情相悦,天然盼朝朝暮暮。若朝暮相守不成得,鸿雁来往亦可一解相思愁绪。

守中走后第九十九日。朝廷又征月桩钱之卖纸钱,两讼不堪罚钱。既胜欢乐钱。官司打赢打输皆需缴税,买卖纸张亦缴税。一时城中贫寒学子皆不写字,衙门门口罗雀。

有人偷偷在家中挖地窖,先藏金银,后藏米粮。

高大郎自临安来,欲接徐府过临安出亡。

舒娘当真道:“常常婆婆要训你之时,大哥老是将你遣走,他本身三言两语便将婆婆的话堵了归去。嘻嘻,婆婆可气了,我瞧着她是妒忌大哥待你那般好哩!”

问老夫人与徐夫人安,叮嘱七郎不得轻举妄动,要报国须得待他返来。警告家人勿得张扬,慎言慎行。他统统皆好,无需顾虑。

却见容娘带了恍忽的笑,坐在灯下,眼中水波流转,捏了针线,却久坐不动。烛光亮亮,映得她脸上肌肤剔透,和顺委宛的侧面,令人见而忘俗。

徐府世人笑容渐敛,大家仍行大家事,仆人之间不准群情。

容娘加一贯,回赠。

守中走后第五十四日,八斤来信,道临安米价渐涨,可屯粮矣。

春耕既始,容娘叮嘱两位庄头,断不成牟利去中冷水香,一应农田,尽种占城稻。田庄牲口亦需减少,以免耗粮甚多。

进之抱怨有钱不赚,容娘答:“此时年节已过,谁家要如此多的火腿何为?且世事艰巨,路见饿殍,他竟来买恁多火腿。可见是个产业多的没处花的,他要买,便多付些又如何?”

伯文在蜀。任期未至,一家不能得归。仲武跟着守中去了荆州,只要他的妇人带了嗷嗷待哺的小儿在家中。

两位夫人已经非常对劲的各归各位,提及本日张家见闻来了。

守中走后第四十六日,是张传授的寿辰。徐府百口畴昔给传授贺寿。容娘亲做了贺寿的寿桃,点了红,又做了十斤寿面,缝了一套衣裳鞋履,全然以女儿之礼贺之。她提早一日带着靖哥儿回了门,帮着张夫人筹划家事。

舒娘与容娘密切,她陪嫁丰富,便不动声色地去蔡家铺子打了新式金钗一支,送与容娘。

舒娘对这个大哥极其猎奇,听得非常用心,不想短短几句话便已读完。她还当七郎漏了纸张,便接过七郎手中的信封抖了抖,再无。

舒娘不成思议地长大了嘴,瞪圆了眼,结结巴巴道:“甚……甚么家书嘛!”

幸得两浙路雨程度均,几岁入入颇丰,不然无可过冬。

四娘子亦同天归家,见了容娘。忿忿不平道:“如何大郎去荆州,要拉了我家郎君同去。他去建功,要郎君去何为?”

晚间,容娘翻开一瞧,倒是糖人儿一支,薄薄的,淡褐色,晶莹如玉,倒是一个婉约的小娘子。

老夫人叫七郎写信,召四爷归家。

徐府世人非常欢乐,七郎头一个夺了,就蜡烛上融了火漆,翻开一开,顿时朝容娘一扬眉,先把薄薄一张纸递给容娘。

然张家热烈非常,园子里女眷莺声燕语,临安最时新的花腔衣裳。蔡家金店里卖得最红的格式,本日席面上好丰厚的菜肴。火腿腊肉飞禽走兽,传闻多数来自徐家的庄子,张家对的好亲家;外头院子里郎君们说些文章国事,嗳叹国度不幸,遭豺狼觊觎而偏居一隅。

守中走后第一百五十天,正月已过,未见家书来。

守中来信,安好,勿念。并无只字寄予容娘。

春黄不接之际,金人再度南下抢粮,好久未见的北方流民再度涌来,郊野见刚见青绿,便有人取捋那一掐一把水的嫩野菜。贩子上脸露菜色的人渐多,埋没墙角处偶有冻死流民乞丐。

守中离家第一百八十七天,陆虞城来访,托八斤转交容娘手札一封。七郎刚巧遇见,强阅信,执意随陆虞城去临安。

守中给容娘的信全文以下:安好,勿念。多吃些,养好身子。

老夫人叮嘱,不去吃席,免得浪费,只叫娥娘好生坐月。

随者众。

金银价一日贵过一日。一时蔡家金店买卖昌隆。

守中走后第七十八日,朝廷再征版帐钱,已供军中开消。此中两浙路承担最重。市野哗然,百姓仓中再刮一层粮,穷者仅靠糠皮饱腹。

容娘明显目露忧色,苦笑道:“若信愈短,战事则愈凶。罢了,他故意报安然,定然无事。”

舒娘不由自主说道。容娘不解其意,扬眉探听。

老夫人点头赞成。称郎君在外。家中不该以琐事温情拖累。

“嫂嫂,怪道大哥待你那般好,你……你可真是美哩!”

容娘闻言,便啐了她一口,笑她不端庄。

字不大,一张纸上便是两行,另有一行是称呼。

容娘复书,临安铺子里的米面可由八斤做主卖掉,清平暂不运粮畴昔。

春闱打消。

徐府世人至晚归家,管事来禀,大郎家书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