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观山太保[第2页/共2页]
看看搬空了老桂树下的珍宝异器,群盗便遣出几名手脚聪明的探子,抢先摸进隧道里探路,其他的大队跟着陈瞎子与鹧鸪哨在后攒行,这条造在山腹里的隧道迂回盘曲,跟着山势缓缓而上,走出一段,石道渐行渐高,蓦地变成石梯,攀上去又是个狭小的山洞,密道口的盖子已被揭掉了,世人笼着火烛出了洞,面前就是一片残橼断瓦的宫殿废墟。
群盗令命脱手,一番连拖带拽,便用竹梯将那盘膝而坐的黑袍人拖进了铁壁围墙,其他的人一个个“枪上膛、刀出鞘”,如临大敌般围拢在四周,拖到近前一看,公然是一具形貌诡异的僵尸,也就是死而不腐的古尸。
第三十四章 观山太保
这时有陈瞎子的部下给他献计,既然遍寻不见墓室大藏,何不再用“瓮听法”探知?这瓮听法便是在山里挖个坑,埋个大小能够装人的瓮器下去,然后盗墓贼蹲伏在瓮内,相称于身在地中,借巨瓮来扩大耳音,侦听地下空间的方位。
不过看这黑厮死在隧道里,身上并无明器珍宝,并且无人收尸,这也足以申明他虽捷足先登进入瓶山盗宝,但并没有随行的其他朋友,如果山里真有古墓大藏,墓室里的东西多数还是无缺的。
陈瞎子低头深思半晌,便仓猝让人把尸身拖到烧丹的砖炉中燃烧焚化了,这才转头问鹧鸪哨:“观山之事扑朔迷离,之前只道是做不得真的传说别史,本来这世上真有观山太保?贤弟萍踪遍及天下,可曾传闻过此中详情?”
到了此处,陈瞎子心中不免有些烦躁,藏在山里的蜈蚣都被剿尽了,却始终没找到半点墓室的陈迹,一到处的满是虚域疑冢,不由暗骂元人奸猾,历朝历代都中最难盗发的便是元墓,盖因元时各种文明兼容并收,即便一样是贵族王公,他们的葬法葬俗也大相径庭,陵墓的布局和选址,带有很多西域漠北的民风,又异化了中原风水龙脉的奇妙,横埋倒葬的匣子坟,便是这一特别期间的产品,以是倒斗的技术人盗掘元墓之事,大半都是误打误撞挖出来的,元朝古冢向来便是盗墓这一行当里的“盲点”。
陈瞎子摇了点头,这明显是内行话,瓮听法只可密查低于埋瓮位置以下的地底,多用于土层当中,瓶山的山势倾斜欲倒,又是满山青岩大石,底子没法发挥此法,别的初探瓶山之际,便已用“闻”字诀听过此山了,只辨得山腹里洞窟泛博,一处接着一处,正因洞窟太多,影响了地底反响的精准,即便陈瞎子耳力超于凡人,也不能细辨此山内部的各处表面,遂不消其言。
但这邪法为时候所限,一旦耽搁担搁了,小偷就得死在屋内,不过这毕竟之是贩子传闻,世上虽是真有脱栲破枷的缩骨之术,却只是拆脱身材枢纽,并不能钻猫狗之洞,但另有一门与控尸术近似的傀儡术,能够节制纸人纸狗钻入门墙裂缝盗窃,其节制道理并不是以魂附纸,而是差遣多量虫蚁为盗,此中的详细景象连陈瞎子也不清楚。
现在“瓮城、无量丹宫、藏尸井、铁阁露房、后殿”全数找了个遍,都不见那元朝将军葬于那边,不得不思疑是否除了墓址上不封不树以外,那墓穴也曾用土回填,底子没有空间裂缝,倘若真是以土夯实的宅兆,在这地形庞大的瓶山里底子没法寻觅,元人不依风水情势,恐怕搬来摸金校尉互助,都难以利用分金定穴直捣黄龙。
除了这三支以外,便尽是散盗和民盗,略微有点花样的,也不过就是南边背尸翻窨子的,其他鸡鸣狗道之流,都是不值一提,但在近几百年的盗墓史上,却始终传播这一个极其奥秘的传说,听申明朝有群倒斗之徒被称为“观山太保”,擅于“观山指迷”,奥妙发掘了很多帝王陵寝,他们的伎俩和盗墓动机向来没人晓得,一旦做出事来连神仙都猜他不到,传说仅限于此,当世之人对他们再无更多体味了,连那些传说里的观山事迹是真是假都不好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