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宋阀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升官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升官[第2页/共2页]

女真将领们聒噪之际,便有职员向辽汉官员解释。看得出来,二太子还是比较倚重的辽汉之臣,任凭麾下虎将们如此激愤,只是对付,目光却一向在外族官员们身上打转,特别重视郭药师的反应。过了一阵,便有一人,姓萧名仲恭,原是辽国官宦世家后辈,辽亡降金兵,颇得斡离不重用。

徐卫挫败金军一事,风传朝野,不止赵桓大喜。便连朝中为数未几的主战派大臣也欢乐鼓励。时有言官上奏,称徐卫乃将种,又素怀忠义之心,今统兵拱卫帝阙,职责严峻,为何还只是七品之衔,这与其职掌很不相称,也倒霉于其管束军队,要求朝廷擢升。赵桓深觉得然,接连催促枢密院叙功升赏。徐绍或为避嫌故,将此事捅到禁中请天子讯断。来由是,早前徐卫与姚平仲打官司时,天子亲身定义,徐卫所部,不隶三衙,也不受枢密院节制,言下之意便是天子亲掌。是以,枢密院无权叙功。

可转念一想,就算确有此事又如何?不就是打退了金人几番打击么?于大局又有甚么干系?想明白这一点,耿南仲仍旧奏道:“陛下,一时之胜,决然不能引作参考。金军之战力,有目共睹,今其东路虎视京畿,西路亦扣河甚急,若再主战议,怕是……玉石俱焚呐。”

斡离不仍不表态,又问于郭药师。

赵桓本是满心欣喜,对徐卫的捷报,他真有久旱逢甘霖,大病遇灵丹之感。但耿南仲所言,也确切在理,徐卫虽一时得胜,但金军铩羽以后,必定愤怒再攻。到当时,是胜是败,又有那个能知?

合法答复,忽地心中一跳。不好!那徐卫虽只是知名小卒,却因去岁反对雄师南渡,被二太子深恨。当时就放言,他日再来,必杀徐卫。眼下,金军攻城频频受挫,二太子正愤怒,现在得知又是他好事,那还不引军急攻?如此一来,大事不妙矣!

“陛下!”徐绍再度伏拜于地,弃了笏板,取下乌纱。耿南仲等人一惊!赵桓也为之色变。“试才有大臣言,金人所图,非天下。此言大谬!若不图天下,何故覆亡契丹?若不图天下,何故要我割让三镇之地?两次南侵,女真狄夷素怀亡我之心,对此,陛下千万不成轻视!当今局势,金人虽搅乱河北,直趋帝阙。但京师之兵,自保无虞。若待各路王师齐聚东京,莫说恪守,便是围歼也不无能够!是以,臣冒死上奏,请陛下罢媾和之议!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不但不能与禽兽之辈媾和,反而要示以抗战到底之决计!金贼若闻之,亦当胆怯!如此,则国度幸甚,社稷幸甚!”

赵桓在殿上听得这么一句,问道:“徐卫有甚要紧之事?莫非……”话未说完,心头俄然一落,数月以来,这位大宋天子已经听了太多的凶信,此时早成惊弓之鸟。

除了封给官衔外,赵桓还遵循徐卫奏章所列有功之将的名单,各行升赏,赐以钱物。天子大抵是感觉如许还不敷以表扬徐卫的功绩,思前想后,忆起大宋历代君王皆有向战将赐旗的常例。因而御笔亲书“忠勇徐卫”四字,绣成战旗,赐给虎捷乡军。在给徐卫的封赏圣旨中,赵桓谆谆叮嘱,要他尽忠职守,万勿懒惰。此中有一句犹为惹人重视,天子说天下带刺史头衔的武将数不堪数,但是“卿,朕所亲擢也”。也就是说,其别人便有军功,也是有司叙赏,但是你徐卫,是我亲身汲引的。

唐恪见官家竟如此欣喜,心知不妙,从速奏道:“陛下,军中虚报功绩,冒领犒赏已经成风,徐卫一家之言,决然不成轻信呐。其人年不过二十,血气方刚,不免有失慎重,万一……”

“连番攻城,一无所获!便如真定那般坚毅城池,也被我女真懦夫击破,似此军帐般大小的县城,却连攻不克!是何启事?”斡离不沉声问道。

徐绍还不及答复,赵桓却抢着替他解释道:“断无子虚,徐子昂在奏本中详细上报了作战颠末!好,好,好!看来徐卫果是练兵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