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惊动皇帝[第2页/共2页]
蔡攸一时为之语塞,讪讪道:“臣痴顽,请陛下训示。”
蔡攸心头一凛,心知官家必然在为火线大败的事愤怒,从速奏道:“陛下,捷报!”
“回陛下,臣本年四十有八。”听天子俄然称起本身的表字,还问本身的春秋,蔡攸心头一阵狂喜。明天这番表功,看来是起感化了!
“嗯。”道君天子点了一下头,继而说道:“退下吧,有功之人,该赏则赏,国度多事之秋,需当君臣一体,百姓同心,才气共渡时艰。”
“朕问的是他那次子姓……罢了,那徐彰次子,即便出身行伍世家,受其父熏陶,但一未参军,二未上阵,凭着保卫桑梓的决计,击溃劲敌,这类敢战之心,恰是官军所贫乏的。枢密院和三衙,都得正视这个题目。”赵佶训戒道。
“呃,姓名不太清楚,年纪想来不大。”蔡攸早就看过奏章,大名知府的上奏中,对徐胜徐卫两兄弟是一笔带过。济南知府的奏章中,却用了五六十个字专门报告徐卫批示作战的经历,荐才之情,跃然于纸上。
赵佶不置可否,待内侍呈上军报后,略一翻看,似是不耐,说道:“朕本日精力不济,你且说说。”
道君天子不假思考:“没有。”
此时,他见天子仿佛没有兴趣核阅奏章,决计隐下徐卫的姓名。他当年在天子还是端王时,便经常借着各种机遇与之巧遇,厥后端王问了一句“此人是谁?”,受了他很多好处的内侍应了一句“蔡攸”,就这么地,让端王留下了印象,他才有了明天。徐卫与他非亲非故,没来由白帮这个忙。
蔡攸装傻充愣:“徐彰。”
落座以后,清了清嗓子,蔡攸这才开口:“陛下,高傲军计谋……得胜后,一部留守太原,余众撤回河南。那河北山东两地的刁民顺势而起,扰乱州县,为祸乡里。此中有一支贼寇,为首的号称‘赛翼德’,使一条长矛,剽悍过人。开初不过数十人,干些剪径的活动,日渐坐大,啸聚山林,劫夺村镇,可谓是无恶不作,罪孽深重。数日之前,这伙贼人攻破武城县,大肆烧杀,不幸那俭朴百姓,遭此无妄之灾,死伤惨痛,背井离乡……”说到此处,他语气悲惨,面庞哀戚,竟说不下去。
是以,蔡攸涓滴不踌躇,带了捷报敏捷进宫,面见道君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