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宋阀 - 第二百二十章 靖康和议

第二百二十章 靖康和议[第1页/共2页]

粘罕见徐家兄弟对太原虎视眈眈,似无退兵之意,又命完颜娄老将兵万余声援太原。徐家兄弟刺探到动静,这才引军南还泽州,在小西山安葬阵亡将士。徐卫趁这个机遇,又行文给陕西宣抚使司,指出河中、绛、解、泽这一府三州之地,物产丰富,且多江山,宜恪守,觉得陕西樊篱。又将马扩当日那套“以一府三州为陕西缓冲”的实际重申一次,建议派兵驻守此地。他预感到,朝廷命令班师是迟早的事情,此次招讨河东本是为了威慑李逆,现在目标已经达到,陕西方面必定不日就将命令本身还师定戎。必须在号令下达之前,先把这事提出来,不然我带一万多弟兄出来,引六七千归去,连巴掌大的处所都没讨返来,我吃饱了撑的?

徐卫临走之前,以河东义兵总管的身份专门找来了各路义兵魁首,唆使他们,从今今后河东南部这些州县,是大有可为之地。官军固然撤了,但你们能够“便宜行事”。马扩等人体味了他的意义,虎捷乡军前脚一撤,他们当即占有了城池。以免再度落入李植之手。有些性急的,竟然跑到太原门口去占汾州辽州,成果被完颜活女打得大败而逃。

就在徐四徐九两兄弟进兵汾州辽州。对太原构成夹攻之势之际,他们在河东的连续串军事行动,已经震惊天下!起首是在京兆的李纲,接到徐卫的战报以后欣喜若狂,忍不住对有司官员赞叹道“被坚执锐,率王师复两河者,必斯人也。”

与朝堂上的“沉着”比拟,官方那是舆情沸腾。起首晓得动静的,是东京的太门生,经他们一传,全部东都城都晓得官军光复河东大片地盘,已经兵临太原的捷报。百姓驰驱呼告,于茶社酒坊等地整天议论,更有在京大儒写了一篇《破阵子.闻官军收河东》,在都城广为传播,长幼皆能朗读。一时候,官方士林要求光复失地的呼声高涨,特别是从河东河北避祸熬来的,思乡之心更加孔殷。乃至有人每天筹办着行装,以便随时回归桑梓。

乃至有个别大臣提出,军中虚报功绩以邀赏的成规由来已久,几近是公开的奥妙。徐卫虎捷乡军成军不到两年,戋戋万余兵力与数倍于本身的李金联军展开野战,竟然能打个平局,还迫使仇敌后撤?这未免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吧?应当让陕西方面好好查一查才是。

狂喜之下,他撰写奏本,以银牌快马加急送往东京。赵桓一接到陕西奏报,接连问了三次,果有此事乎?当获得必定答复以后,圣心大悦,奋然有效兵之意。一个徐卫率万把马步,就能出潼关一起把李金联军撵归去。朕若起西军精锐出陕西,不说两河,起码河东唾手可复!

黄潜善反唇相讥,你们二太子的东路军被人徐太尉打得片甲不留,传闻斡离不逃进真定城的时候,身边只要几十骑?

徐绍想了半天,韩昉是谁?哦,是了,当初金国的使臣,为了蒙蔽大宋君臣,袒护金军即将大肆南侵的企图而出使南朝。厥后被徐卫给奥妙抓捕,一向囚禁到现在。传闻此人是辽国壬辰科状元,投降后深受金主信赖,特别被二太子斡离不引为座上宾,成为斡离不的“谋主”。处斩郭药师时,有大臣想起了他,深恨此人表面忠诚,实则包藏祸心,欲杀之,赵桓不允。

枢密副使折彦质当即驳斥了这类说法,他是文臣内里少有的与徐卫有友情的人,对虎捷乡军的环境比较熟谙。他指出,虎捷乡军成分纯真,清一色的两河后辈,作战英勇卖力也在道理当中。再有,虎捷练习严格,各级统兵官都出身寒微,有效死之心。当然,最首要的,就是徐卫这个主将。不但有运筹帷幄的智谋。更有蹈死不退的勇气,所谓青年才俊是也。

宋金两边大臣挖苦讽刺不亦乐乎,愣没谈出个鸟来。最后,赵桓见和谈没有停顿,命枢相徐绍亲身干预此事。才定下来“正视实际”的构和目标。女真人丁头上还是要求南朝承认他们占据两河的合法性,并让两河境内统统宋军撤回,规定疆界。徐绍严辞回绝,如果你们金国抱着这类设法,那就不消谈了。

徐绍据理力图,徐卫就是河东义兵总管,各路义兵首级那是遭到朝廷册封的,身上都配着官印呢,这如何能不是大宋朝廷官方行动?这事金使倒是晓得的,那些河东义兵魁首,一受朝廷封官,当即打出灯号,唯恐别人不晓得。

到了仲春开春,赵桓以尚书右丞黄潜善为计议使,与金国使臣展开和谈。女真人这返来,目标只要一个,休兵罢战,要求南朝把紫金虎的军队撤回陕西去。火线将士们打了败仗,黄潜善这位构和代表说话也就硬气了,你说我撤我就撤?河东是先人遗留的基业,徐卫在大宋国土上有甚么不对?

赵桓一时无策,只得先降下圣旨,嘉奖徐卫和虎捷乡军的忠勇,所部官兵犒赏汲引等事件,命陕西宣抚使司从优办理。

金使一听,有这类功德?徐卫虽说一度打到太原门口,但现在已经退归去了,你这还是以黄河为界嘛。徐绍却道,别急,现在河东南部的一些府州县,是两河义兵占有的,这也要作数。金使死力反对,他指出“义兵”是自发构造起来的,并不是大宋朝廷官方的行动,不能作为根据。

此次出使大宋的金使,是畴前辽国的旧臣,对南朝环境非常熟谙。他适时地作出让步,提出了一个计划,我们不叫“规定疆界”,但总得把节制地区分一分,这才好罢兵寝兵嘛。这实际上就是“军事分边界”,也就是避开到底是谁的国土这个题目,只说军队的实际权势范围。

公然,几天以后,李纲的号令就到了火线。“贼逆势大,未及规复之时,当还师为好。”对一府三州的归属题目,只字未提。作为甲士。号令下达自当履行,可徐卫把李纲这道手令翻来覆去看几遍,最后鉴定,这不是一道松散的军令。要么你就严令我撤回定戎,要么就明说留兵驻守,甚么叫“当还师为好?”遂回书说,李金联军虽退,然河东境内多贼寇,恐怕得担搁些光阴。

正月下旬,完颜突合速率兵出城,在太原南大门榆次县境内。与徐胜所部交兵,不分胜负。次日完颜活女率军赶到,徐胜为防有失,退到辽州平城县。与徐卫一起等待陕西方面的唆使。

徐卫猜得没错,李纲接到他的上报后,深觉得然。但是这时,朝廷号令撤兵的公文已经到了京兆,李纲不便回绝,是以下了这道莫摸棱两可的号令。同时又向朝廷上奏,陈述徐卫的定见,要求将一府三州之地归入陕西统领范围,派任官员司仪行政。同时建议,这块地区在军事上能够伶仃划作一起,任命帅臣领兵扼守。

可李纲的奏本前脚刚送进东京,金国使臣后脚就进了城门,这事就被搁置下来。泽州间隔陕西有段间隔,何况百姓大多逃散,徐家兄弟不成能在此一向等下去。补给就是一个大题目。李纲以河中府交界同州,便命同州知州徐胜退守河中府,又命徐卫退守解州,便利弥补粮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