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宋阀 - 第六百八十九章 摧枯拉朽

第六百八十九章 摧枯拉朽[第1页/共1页]

遂派人出城拜见徐卫,提出两个前提。一是不得杀降;二是不得欺侮,徐卫完整接管。三月二十八日下午,韩常亲率守军近万,出城投降。徐卫也亲身出面受降,当着韩常和金军官兵的面,承诺善待,决不妄杀。韩常下拜称谢,被他搀起。

韩常的投降,意义严峻。他是宋金开战以来,投降的最初级别金军将领。其人担负河东安抚使兼诸路兵马都总管,职位划一于大宋的一方宣抚使。以如此尊崇的身份投降,对大宋来讲,当然是一个庞大的胜利,而于女真人来讲,则是沉重的打击。

收到紫金虎的亲笔信,韩常非常吃惊。因为他虽在河东,但也收到风声,说是徐虎儿现在封了郡王,贵不成言。没想到,以天水王之尊,竟然还亲身领兵出征。所谓熟行看门道,韩常内心非常清楚现在的情势。城中的守军早已斗志全无,若不是本身竭力支撑,恐怕吴璘和王彦就已经拿下体味州。

那一场平阳保卫战,获得了义兵的大力支撑,邵家兄弟中的邵翼亲身带领义兵参战,戍守羊马墙。金军以十数万之众,猛攻数月,支出庞大的伤亡代价,却没法撼动平阳分毫。最后,只能改以“锁城法”围困。厥后,折家军受命驰援平阳,与虎儿军内应外合,一举击败金军。混战中,金军名将完颜银术可被折家小将折彦野一枪搠中面门,扯旗裹头而逃。

徐卫等了一天,不见覆信,便命砲击解州西城。那震天雷多么动静?炮起火发,声传百里,城中守军皆掩耳驰驱,斗志崩溃。

先是夸奖了韩常一通,说他是金军名将,威震黄河两岸。又指出,此番西军东进,志在光复河东,今河中府、绛州、泽州、怀州皆陷,只余解州一座孤城。你韩常夙来以善于攻守城池著称,那你自忖凭解州的城防体系,可否挡得住西军一击?徐某佩服你是疆场老将,且你在大河东岸苦心运营,四周驰驱,也已尽到职责。今若凭城顽抗,必将玉石俱焚,徐某实在不忍。今虚位以待,盼元吉兄以士卒百姓为念,开城归顺。徐某必上奏朝廷,以委重担。

现在虎儿军兵临城下,一旦策动强攻,顶天了,撑两日。两日以后,唯死罢了。但是要一个交战疆场几十年的老将开城投降,韩常难以接管。他敌部下说,常身受国恩,又肩守土之责,今唯以死报朝廷,再无其他。因而,也不给徐卫复书,只分遣将士紧守城池。

部将们都苦劝韩常,军心已散,有力回天,事已至此,除了投降没有别的路了。若此时投降,还能保全性命,倘若被西军攻入城来,只怕难逃一死。韩常万般无法,想打,参军官到兵士都已经崩溃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摧枯拉朽

徐卫凸起重围以后,即与折家军合师驰援关中,获得了一场庞大的胜利,定戎大捷。他撤出平阳之时,留没角牛杨进为守御使坐镇此城。但是不幸的是,粘罕在完颜娄宿惨败以后引雄师驰援,西军今后未能再踏入河东一步。

很快,吴璘王彦两军就已经兵临平阳府城。这座城池,对于西军,特别是虎儿军来讲,有着首要的意义。当初那一场平阳保卫战,虎儿军将戍守阐扬到了极致。徐卫用王禀为都统制,全面更新城防。初创性地应用了“两壕三墙”的城防体系,并初次提出“以砲制砲”的战术。

面对如此景象,吴璘和王彦真不知该喜该悲。如果说,金军没有毁掉平阳要塞,而是派兵把守,以平阳的城防体系,纵使西军神勇非常,东西锋利万分,恐怕也等闲攻不下来。而狄夷毕竟是狄夷,以一己之怒,毁掉这座坚城,更毁掉了本身将来反对西军北上的首要关隘。

达到解州今后,徐卫得知韩常极有能够就在此城当中。他观点州城小,而西军五万余众云集城下,要攻破解州并驳诘事。然韩常乃金营名将,西军与金军多次战役,他都参与此中。若得生致此人,对金军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打击。有鉴于此,徐卫命令暂缓攻城,不顾笔迹草率,亲笔修书一封,投往城中。

三月末,在宋军炮火狠恶轰击之下,河中府守将开城投降。此时,进兵解州的王彦传回动静,他已与吴璘部会师,正猛攻解州城。但城中守军固执抵当,军队急需火器援助。徐卫遂命降军作为前部,往攻解州城。

在他投降后,徐卫问河东真假,韩常据实以告。言河东南部已无金军,只要太原周边另有部分汉签军和契丹军,以及少量的女真本军。但此前都在剿匪,现在有能够已经集结,筹办南下声援了。

而留守平阳的杨进部,也终究被攻破城池,全军淹没。金军进城,深恨西军之固执,城池之坚毅。不但屠尽全城军民,更一怒之下,将平阳两座羊马墙推倒,放火烧城。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平阳城化为一片废墟。

当吴璘王彦两军进城时,看到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城中杂草丛生,乃至另有野兽出没其间,偶尔还能看到几具枯骨,大多都肢体不全。

吴璘王彦整军解缆,过绛州,进入平阳府境内。襄陵、临汾、神山三县望风而降。老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随后,吴王二将又轻取洪洞、岳阳、赵城三县,一时河东大震!藏匿起来的大小义兵纷繁来投,不其而至者,竟有万众!

徐卫又问,西军现在该如何行动?韩常不肯颁发定见,徐卫见状,也不难堪他。顿时号令吴璘和王彦两支军队,打击平阳府,堵住河东南北的通道。

吴王二将没有在平阳废墟上过量逗留,顿时出发,分兵奔往汾州和威胜军,汾州和威胜军一下,太原就在面前了。但是,这一回却不再顺利。吴璘引军往汾州,必过阳凉南关。当他赶到关前时,阳凉南关上,金军已经严阵以待。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