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游戏竞技 - 十国千娇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无法制衡

第二百一十六章 无法制衡[第1页/共2页]

说到这里,他又微微一声感喟,却不知所叹何物。

柴荣听到这里欠了欠身,情感有点冲动道:“郭绍是员良将。”

柴荣看了一遍,说道:“王忠,去你调集大将,等会儿到大堂上议事。”

王朴看了中间的魏仁溥一眼,却没有笑。魏仁溥很难堪地干笑了两声,仿佛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打趣,悻悻收住了笑意。

听到一声“平身”,李谷才谨慎爬了起来。又听得寺人在中间小声提示道:“李府事,你可不能惹官家活力。”他还是不敢昂首看天子,只不过这厅堂并不大、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需求瞻仰才看得见的台阶,就算他不去直视柴荣,也能看清楚个十之七八。

他举例不能说不得当,但魏仁溥听着如何就那般刺耳呢?

柴荣没有披甲,身上穿戴宽松的紫袍,神采黑、有斑点,确切是一脸病容。李谷想起一个过世的同亲,得病时的症状与此近似;那同亲得的是肺胀,除了神采是这个模样,腿上还是浮肿的。但李谷不是郎中,对此道专研不深,以是也没法肯定天子究竟是得了甚么病。

王朴这时才说道:“我是说他回击赵匡胤的手腕,很有策画。”他想了想又道,“不过也不能只说策画,两万步兵一口气吞掉了萧思温好几千铁骑,普通人也做不到。这事儿得用兵的武力和布局的策画都有,若只是一个武夫,他立了大功急着跑返来干甚?现在可好了,北伐功,官家也没当众嘉奖一句。”

过了半晌,王朴又道:“不过,我们临时也不必担忧。只要官家在,他们谁也不敢妄动。”

二人是枢密院的一正一副枢密使,曾经有好些人在魏仁溥面前说:王朴会替代他的位置。

能和王朴交友,当真不易。朝中百官,几近没有人和王朴有甚么友情的……此人难相处,又常以法家之术御人、贫乏诚意,谁和他在一起都提着谨慎。

不过临时看起来天子仿佛还挺得住,能坐在那边、还能说话。

匡胤叹了一口气道:“世人都知郭绍与我有隙,他就是谗言说几句好话,大伙儿也以为不过是人之常情。”

……

这时王朴道:“郭绍那奏书,确是很有些策画。”

李谷忙答道:“应无虚言。臣看到了从涿州运返来的级,单是亲眼所见就稀有千级,都是契丹人和奚人的级……过岐沟关时,韩令坤等诸将也看到了;拿好多大车装着满满的头颅,看得直叫人胆怯!”

李谷道:“陛下所言甚是,虎捷军大部分是步军,步军打马队能斩获那么多,绝非易事。”

王朴又道:“实在把郭、赵二人都放在东京,没法均衡。”

……众将很快就来了,就差郭绍在路上没到雄州、韩令坤在岐沟关。大伙儿得知天子召见,无不早早就赶来,因为好几天没见到天子了,军中民气惶惑。若能见到一面天子,老是能放心。

赵普顿时道:“主公,我另有一计……”

赵普听得也是眉头紧皱:“那郭绍也太狠了,竟然如此明目张胆谗言。官家也竟然把奏书传视诸臣,这真是……官家径直采取了郭绍的保举、留韩令坤巡边,莫非是听信了郭绍的谗言?”

柴荣忍着痛苦喘气了一阵,俄然嘲笑道:“辽国真筹办好了大肆打击?如果耶律明真敢过河,朕作陪便是。”

匡胤道:“这事儿和幕僚干系不大,刚才我在行宫里就觉悟了。记得北伐之前,官家曾言谁为他在北伐之战中建功大、就更倚重谁。郭绍破解我们给他设的局,便是抓住了官家的心机。

柴荣气色很不好,但明天的状况却要好一些,能本身走路到大堂公座上,当然也能说话。

匡胤又道:“固然我内心犯愁,但输了这一局却不得不平气。这事儿上,他有本事打赢萧思温、有胆识敢私行撤退、能抓住官家的心机,布局上是有防有攻……高超!实在高超!”

魏仁溥摸索道:“那王副使觉得,该如何做才最好?”

王朴又道:“郭、赵则分歧,他们俩人都憋着要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一旦没人压着,恐怕会不择手腕不讲端方。定会分个胜负存亡,并且排挤和成果会来得很快……以是,若官家想用郭绍管束赵匡胤便是徒然,只能减轻内斗。”

柴荣很快就退走了,能够是身材不支不敢坐得太久。不过他三言两语已经把大事敲定,韩令坤一到雄霸,周朝雄师便可退兵。

王朴立即反对道:“让此中一人带着禁军精锐在外,是要鼓励他们将来内战、把禁军精锐先耗掉一半么……但若夺了兵权再外放,出镇边镇的人手里没精兵还能和另一小我斗么,变成了鱼肉还谈何制衡?这便和选站阵营,帮着一方对于另一方没甚么辨别!归正均衡是没法做到。”

柴荣又开口道:“郭绍上奏斩获万人,都是契丹人么,可否失实?”

李谷被调派去岐沟关见郭绍,是通过寺人王忠传的旨意。但返来时,他却获得了柴荣的亲身访问。

魏仁溥却道:“郭将军和赵将军本来就反面,上书嘲弄赵将军气力过大,写诛心之词,也没甚么猎奇特。”他又笑道:“如果我与王使君有仇,我也要在官家面前说你好话。”

张永德出列进言道:“契丹主十余万雄师堆积,人报已向涿州进军;涿州至雄州不过百余里。陛下,现在我朝撤兵,易、雄、霸、莫诸州会不会被契丹攻归去?”

……赵匡胤闷闷不乐地分开了行宫,回到营中。他屏退摆布召赵普来见,将在天子跟前的事和郭绍的信说了一遍。

寺人王忠走了过来,从李谷手里接过信封,转头看柴荣。见柴荣微微点头,王忠便拆开了信封,把内里的纸张抽出来展开、递到柴荣的手里。

匡胤点头如有所思道:“我们一向盯着郭绍,实在忽视了另一小我。如果没有那小我,郭绍一个侍卫司的将领,部下不过虎捷军一厢、加上高怀德,气力也不过如此……我感觉布局这事儿的不是郭绍,而是那小我。此人早就预谋想让郭绍回京、目标非常明白,布局高深奇妙,不得不防。”

他先伏击了辽军、斩获甚众,有了功绩然后才胆小私行退兵。形成了既定之事,又明目张胆上书晓以短长,是以脱身……还倒打一耙,叫我现在如坐针毡。”

作为武夫,柴荣的风格也很干脆,当下便道:“郭绍保举韩令坤巡边北疆,朕筹算就让韩令坤撤兵至雄、霸;雄师班师回朝了,另择机会再来。诸位觉得如何?”

就在这时,李谷从怀里取出一封东西来,双手呈上:“陛下,臣在岐沟关见了郭将军,他上了一份奏书,让臣带返来呈予陛下。”

赵普附耳悄悄说道:“万一官家有个甚么闪失,现在放郭绍回东京,再与皇后里应外合,主公远景堪忧。”

赵普深思了半晌,点头称是。

柴荣既不提郭绍的功绩、也不说他私行从涿州跑路的事,堂上也无人提及。

见礼罢,柴荣二话不说直接叫王忠把郭绍的奏疏拿出来,先交给诸将过目。初级大将人数未几,但传来传去看了一遍也花了很多时候,这个过程中堂上非常沉默,氛围有点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