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贴纸条[第2页/共2页]
郭绍看着墙上的纸条揣摩了一阵,翻开本身的本子,写下了最关头的两件事。
“挺对劲的。”郭绍暖和地说道,“不过明天我府上的旧人要进宫了,好久不见,我得陪陪她们。
郭绍想让大臣们上书谈谈主张和考虑,本身好参考一下,又想到那密密麻麻没标点的书面语,心道:还是见面了,直接说话交换比较痛快。
杨士良道:“之前娘娘就在这里批阅奏章,因有外臣也在此办公,为礼节,故挂了帘子讳饰。奴家这就叫人取下来。”
他走了出来,在一张铺了黄色桌布的案旁坐了下来。立即想到,符金盏在许很多多的日子都坐在这里,现在她却不来了。
郭绍直觉上不否定其次序感化,但实在是看得很不爽,心道:今后老子不干别的了,整天坐这里揣摩奏章就行,说不定时候还不敷用。难怪厥后的明朝崇祯天子,传说一天只睡一两个时候,亲身批阅奏章非常勤政,年纪悄悄头都熬白了;看奏章真的挺费事的。
郭绍已经三下五除二把袍服穿好,见桌案前有镜子梳子,又畴昔本身脱手把髻梳整齐。
杨士良亲身去端茶过来,谨慎翼翼地摆在案上,没弄出一点声音,恐怕打搅了郭绍。
但郭绍明显不用心,他看了好一会儿,内心不由暗骂:吗的,这写的都是甚么跟甚么,废话连篇,之乎者也,还没有标点;一份奏章看了半天赋好不轻易看出一丁点本色的内容来。
这寺人安排安妥,又返身返来了。郭绍打量了一番,杨士良长得很壮,又高又壮,要不是没髯毛、也不开口说话声音露陷,倒和别的寺人不太一样。
及至一间殿内,前面是一些桌案凳子,堆着很多案牍。中间有一道薄墙,木头骨架用丝织品裱的。门内还挂着一道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