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游戏竞技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一十一章 国力的转化

第五百一十一章 国力的转化[第2页/共2页]

郭绍从寺人手里拿到了一份上书,倒是出自后宫太皇太贵妃张氏之手。

就像现在的周军,十余万精锐是几十年混战历练出来的精兵,天然有战役力;但接踵兼并蜀国、南唐、南划一地盘后,经济、人丁增加几倍,武力却没甚么本色性进步。便是因为精兵强将不是只靠赋税就能膨_胀起来的。

昝居润躬身问道:“陛下,这个军火作坊需求筹办些甚么东西,工匠是何种工匠?”

他是一名神弓手,但平时一贯不消弩,而是用弓……操纵弩固然也需求很大的力量,但技术含量很低。但是制造一张弩的技术含量就很不低,郭绍手里这张弩,是单兵利用的复合弩,构造比较庞大,并且不轻。

以是郭绍的目光存眷着面前的弩,这类兵器,就能比较低效力地实现那种军事思惟,如果手里有十万精锐、数十万有战役力的弩兵,并且能不竭获得兵员弥补,这个国度的战役潜力就很强了……别的克服辽国之前不能急于利用文官政治,还得保持军国体系,才气保障充足的战役力。

……另有一种东西能够替代弩,郭绍的册子上写着两个大大的字:火_枪。

……郭绍的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他的一本小册子。笔迹还是不如何都雅,不过现在他写得比较工致了。

想要操纵大不多数的人丁和资本,敏捷转化为武力,只要一条思路:壮丁略加练习数月,就能构成有战役力的军队。

郭绍想了半天,有点搞不清楚前人究竟是如何实现火_枪制造的。单凭设想必定不可,他筹算亲身脱手尝试一下……因为不敢过分信赖当代工匠的体系创新力,因为他们没见过任何相干的东西,只能凭胡设想,也没有成体系的实际知识;技术端赖前人经历传授,以是几千年的技术进步都是非常迟缓的过程。

郭绍转过甚看了一眼正襟端坐在案前的左攸,左攸提着羊毫,用心致志又神采淡然,时而提笔凝神,时而下笔如行云。挺佩服这些文官,面对成堆的案牍却非常有定力。

但一想到弩耗损的资本,必须从百姓身上压迫,带来的社会冲突和饥饿;以及造甲术能够在中耐久内泄漏。郭绍果断地以为火_枪才是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