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陈郡谢氏 - 第019章 王谢风流

第019章 王谢风流[第1页/共2页]

贵族高门奢糜成风,攀比之行屡见不鲜,冰绡绢可谓供不该求。杨太夫人此次带来的稀有十匹之多,实在可贵。

杨尹笑道:“三娘高才,现在才得见,真是相逢恨晚。”

杨桓氏见她浅笑不语,有些沉不住气,率先道:“阿大、三娘、五娘安在?二郎、五郎此次随我一同前来,倾慕已久。我南地盛兴士女游宴,如本年年节期近,年青人就该出去多走动。”

魏晋以后,佛、玄、道、儒并行,各有抨击、也各有融会,南朝士族中有相称一部分人不耻儒学的伦理品德,主张独立独行、感情外露,以是女子也不像前些年那般完整恪守礼教。只是,和北朝士女比拟,南地女人职位仍然不算高,特别是像她们如许出身寒微的庶女。

秋姜敛衽回礼,端然一笑,言简意赅:“我便是陈郡谢三娘。”

说罢微微一甩广袖,单手绕起一角曳地的碧霞云纹羽纱挽臂。

019王谢风骚

谢崔氏的笑容滴水不漏:“阿大年方二八,岂有单身之理?将许的是琅琊王氏的七郎君。”

东晋衣冠南渡时,琅琊王氏居功至伟,而后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共天下”。而谢氏自淝水之战后,以谢安为首的谢氏一门功劳卓绝,晋升为顶级门阀。

这一出倒是把秋姜弄蒙了。

会稽王谢两风骚,王子沉湎谢女愁。

杨瑶忙屈身道:“弘农杨十三娘,见过女郎。”暗里扯了扯还呆立着的杨娆。

另一个声音却道:“阿娆,不要如许说。她是谢氏贵女,我们不成获咎的。”

也难怪二兄如许各式奉迎,不远千里来中原求娶谢氏贵女,此事若成,那但是灿烂门楣的大事。可恰好阿娆不清楚本身的身份,竟然敢挑衅谢氏嫡出的贵女,真是不知死活。

同为门阀世家,也分三六九等。以王谢为首的侨姓源远流长,最为贵重,其次便是宿居江南的吴姓士族和他们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等关中郡姓和山东郡姓。不过这些年以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为首的七姓十家逐步崛起,山东郡姓又有稳压关中郡姓的趋势。

杨桓氏内心嘲笑,笑道:“阿大已婚配?何尝听闻。”

秋姜几近都笑了,不急不缓道:“古有言‘大模糊于市’,天下之大,十四娘可知完整?昔年会稽有匪犯上反叛,曾烧毁王羲之、王献之等大师墨宝,时人问起,竟言‘书圣如何、大令谁也’?乡野村夫,孤陋寡闻,可见一斑。”

琅琊王七,少时成名,面貌出众,文采风骚,丰度皆是百里挑一的,更是南朝四大名士之首,固然年二十又八,曾有一妻,丧偶后上门求亲的仍然趋之若鹜。

或许他们弘农杨氏在浅显家人间是显赫的,但是,和一等一的门阀大师一比,便又落了下乘。

来人上前拱手,拜上名帖:“弘农杨二郎杨尹,女郎有礼。”又为她引见身边少年,“五弟杨约。”

杨娆面色涨红,气得就要上前。杨瑶在后拉住她,不住告罪:“稚妹无知,冲撞女郎,望女郎恕罪。”

这是摆了然看不上他们杨家。不过她也不得不承认,琅琊王氏世代簪缨世家,位列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位,是任何士族都没法对比的。不过,他们都灵一脉不过陈郡宗族的分支,竟然也能攀上琅琊王氏直系后辈?

“杨太夫人远来,携孙二郎、五郎至。”秋姜作画之际,一个婢女在外禀告。

杨瑶也是愣住了,自小外傅便教诲她们,贵胄后代讲究的是崇高磊落,畅所欲言,更要风采翩翩,不拘末节。说不过就哭,的确和乡野村妇一样,这实在是――她也是羞得满面通红。

杨桓氏一怔,恨得直咬牙。

如许一想,她有些摸不准杨桓氏此次北上的企图了,恐怕不是谒亲寻访这么简朴。

“可我听闻北地主张胡汉一家,这些年联婚的不在少数呢,且北朝士女职位颇高,律法明定,皆可自在嫁娶,乃至入仕参军。”

秋姜有些怜悯地望着她,一点不恼:“先妣固然早逝,母亲却待三娘视如己出,姊妹敦睦,何故‘举目无亲’?我朝胡汉相融,本为一家,取长补短,文武兼备,富强更胜往昔。不若南地武将寒微,士族鼠目寸光,夜郎高傲,祸起萧墙而自顾不暇,乃至常有匪寇蛮夷侵境扰民。永平四年,獠贼不过戋戋二千余众,一月之间竟连破三郡,各州郡县牧守者争相逃窜,闻风丧胆,形如鼠犬。泱泱大国,竟无一将可派?可悲可叹。贵阶一如此,何况庶出之女?娆,媚也,名姓尚且如此,何况品性远见乎?小儿之见,请勿复言。”

秋姜道:“二郎言重了。”

杨娆却气昏了头,进步了声音不顾道:“你幼年便已丧母,又有胡裔血缘,身在汉门举目无亲,有甚么可对劲的?”

“阿瑶,你为何这般怯懦?我不过实话实说,就算她闻声了,又能如何样?胡人血缘的女子,怎配我杨氏五郎?”

杨瑶内心迷惑,不由高山仰止,低头又是一礼,不敢获咎她。

杨娆抽了手,狠狠顿脚:“自她呈现,你眼睛里只要她了。”

秋姜拜别后,杨尹才舒缓了笑容,执起杨娆的手重语安抚:“阿娆,你何必与她普通见地?”

东扬州位处太湖之滨,吴兴东南,水路贯穿,气候温宜,长江自西向东汇入东扬州郡,又有群山环抱,构整天然的多雨樊篱。自古以来,此处便是鱼米之乡,百姓富庶,多商贾贩卒,丝绸锦缎盛产,并销往各地。

谢崔氏爱不释手,待宾主坐定,笑言:“阿姊何需如此见外?”

宜阳长公主是南朝天子的长姊,有南朝第一美人之称,曾嫁与名流桓洋,婚后不睦,后和离,为人奢糜,淫乐无度,曾向天子求面首四十,和朝中诸多大臣皆有私交。要说这南朝当今的天子,也是个荒淫的主,因为有一宠妃来自乡野,便经常在宫里设立阛阓,玩商旅间买卖的低下流戏,更荒唐的是偶然心血来潮就把嫔妃召来与侍卫大臣们裸身相戏,开觏合集会,公开服用寒食散,世人多有效仿。

秋姜想到这一世还没出过远门,更没见地多曲水流觞、士女游宴如许的嘉会,便笑着答允:“恭敬不如从命,多谢足下美意相邀。”

杨娆忙跟着她行了礼。

意义是没听过她这号人。

“郎君何人?”秋姜问道。

杨尹对这个远房堂妹,实在是无可何如。之前看在她倾慕本身也灵巧聪明的份上,他才对她另眼相看。不过是一个庶女,今后再好也只是为妾,竟然也如许娇纵?当下便冷了脸,和杨约一同分开。

即使如此,杨桓氏还是不忿。求娶不到谢氏阿大,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和谢崔氏软磨硬泡了好久。谢崔氏拗不过她,只好让人去请谢秋姜和谢云姜。

谢崔氏算是明白了她的企图,也难怪常日一贯怜惜的杨桓氏竟然情愿拿出这等重礼。弘农杨氏固然也是王谢郡望,自南朝刘宋朝替晋国以后便垂垂势弱,已不复昔年汉朝时候的荣光。谢崔氏内心不喜,面上却道:“阿大已许人家,三娘、五娘尚未及笄,恐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