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2页/共2页]
话音未落,宣化夫人俄然呕咳不止,病情发作,世人皆惊,萧皇后赶快抚摩胸口,帮着宣华夫人顺气,嘴里还不时唤道:“叔宣、叔宣……”
虞世南指着老儿笑道:“无知之辈,此次考进士科,可不是九品中正选人才了,不问出身,不问贵贱,全看本事,要不然天下这么多墨客都来考呢。”
病榻尤生红颜在,春阁不解美人愁。
大业二年的开科取士,虽说只是科举测验的一个雏形,还尚不标准,但天下的饱学之辈纷繁堆积京师大兴,都跃跃欲试,毕竟这是自盘古开六合,天子不问出身贵贱,第一次开科取士。
宣华夫人传闻通济渠已全数挖开,两眼红润,晓得杨广为本身能归乡,放弃先挖北方的永济渠,改挖去往江南的通济渠,心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又不知从何提及,便言道:“臣妾无缘运河,只求陛下留诗一首,再无遗憾。”
过了几日,统统的考生赶往国子监拜见测验,国子监门外有禁军侍卫,搜身盘问,考生排着队顺次入内,按前后支付商标。国子监大院当中,站满了等候插手测验的生员,罢了经黄土埋半截的虞世基也在此中。
“啊!”隋炀帝大吃一惊,皇后萧珺也眉梢紧促,帝后二人顾不得把酒欢颜,仓促起家前去平阳宫,看望宣华夫人。
虞世基不看便罢,看着“讲武赋”三个字,不由得心生感慨万千,思路无穷。但想的再多,此时也是科举测验。
杨广看到宣华枕边还放着当年所赠的同心结,急中生智,想起曾经写给萧珺的一首旧乐府《江陵女歌》,便随口说道:
虞世基道:“几位老哥是不晓得,当官好啊。人前权贵,鳌里夺尊,百口都跟着纳福。”
“遵旨。”
天气渐晚,杨广、萧珺伉俪二人推杯换盏,觥筹交叉,把酒做情,久违爱意,甘言正浓。只见有小寺人仓猝忙来到宁安殿,气喘吁吁的奏道:“启禀皇上,宣华娘娘病危,太医说恐怕撑不过今晚了。”
隋炀帝问道萧皇后:“皇后你可否传闻这几句话?”
等待半晌,工部尚书宇文恺隔着暖阁的门帘,伏地奏报:“启禀皇后娘娘,太子从东都来报,通济渠汇水胜利,今早通航了。”
宣华夫人病故,使得隋炀帝清爽寡欢,回想旧事,思路万千,即便宫娥无数,也难有能比宣华夫人更入视线的女子。
“不错,立即起驾崇文阁。”
只见宣华夫人微睁双眼,神情已是有气有力,眼望杨广,密意说道:“臣妾得意陛下宠幸,沐浴洪恩,只恨身子嬴弱,不能再奉养陛下了。”、
一个老儿笑话道:“那是官人家的公子能考进士,你教书匠能排老几?”
隋炀帝此时正与萧皇后在水池边喂鱼,一见五位大臣一起来到,隋炀帝问道:“今秋科考成绩如何?”
人生慨叹命苦短,半百余生惊皇图。
苏威翻开考卷,读道:“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
“且慢!”隋炀帝一声打断,把世人下了一跳,几个大臣满脸迷惑,不知以是。
来到平阳宫的阁中,宣华夫人病倒榻上,已奄奄一息,隋炀帝、萧皇后围坐床前,轻声呼喊。
大兴城东的一条小街上热烈不凡,趁着进京赶考的生源堆积,一些商贾摊贩,沿街摆摊,招揽买卖。提及今秋的科考,在一个烧饼摊上,几个贩子老儿,围坐在一张小木桌前品头论足,口若悬河的闲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