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回 献骆驼举兵征西域,平响马老臣病淮南[第2页/共2页]
隋炀帝笑着摆了摆手道别,随即登上御辇随军西去,朱紫陈婤扶着皇后萧珺登上玉门关了望雄师西行,展开隋炀帝所写的这首《山塞》,感受着大隋将士西征的表情:
河间王杨弘此时箭伤未愈,身子还是有些不适,杨庆搀扶着下了车辇,宇文恺见礼迎驾。来到宇文恺的开河行营。各自就坐,申明来意,河间王杨弘问道:“孤王自从出了汜水关,沿途不见百姓,却几遇山贼盗贼,但是与征调壮丁有关?”
正在卸妆的萧皇后在屏风前面听到对话,打断说道:“速命杨庆来见哀家。”
“既然如此,哀家静候佳音。”世人相互道别,萧珺登上御撵,车马远去。
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
陈婤一楞:“杨庆不是陪着老王爷回淮南了么,如何又返来了。”
风沙漫天,骄阳炎炎,眺望四野,清僻无人,一关之隔,便是西域。隋炀帝临行前,在御辇的小桌上,写下一首诗,名曰《山塞》,交与萧皇后:“皇后不必牵挂,朕必征服西域,得胜班师。”
处罗壮着胆量问道:“娘娘所说报答,何故为信?”
虽说启民可汗对大隋王朝又敬又畏,毕竟是现在大隋强大,突厥暗弱,何况本身又迎娶了隋炀帝的mm,以是才敬隋炀帝三分。国与国之间,哪能不心存防备。
“大胆!”阴世师怒道:“皇后娘娘金口玉言,焉能忏悔?”
处罗心中暗恋萧皇后,低头不语,萧珺言道:“好个胆小的处罗,竟然还信不过哀家,哀家就以玉簪为信物,今后定当厚谢。”说着萧珺摘下头上一根玉簪,让陈婤交予处罗。
“河间王之子杨庆,有急事求见。”
萧珺的御撵一起前行,阴世师骑马保护在一侧,走了整整一天的路萧珺心中总觉忐忑,便翻开布帘问道:“阴将军觉得启民可汗两日以内,可否筹集全五百头骆驼?”
阴世师考虑一番,暗想启民可汗言而无信,如果此时与突厥部反目,反倒使隋军腹背受敌,不如见好就收,言道:“二王子既然成心互助,不如先收了六十五头骆驼,也不枉一番美意。再说来回一趟,又要担搁数日,战事吃紧,还是收下为好。”
誓将绝戈壁,悠然去玉门。
运河边上火食鼎沸,热烈喧杂,出了沿岸的买卖互市的渔民,另有很多被官军押送着向成群结队的壮丁。这些壮丁无需多问,都是要送到山东、河北去开挖运河的人。
薛世雄作揖道:“末将愿为前锋,先入戈壁。”
“啊?”
“胡涂!”启民可汗见义成公主已回宫帐,对处罗言道:“你还真觉得本汗会互助杨广?我本当回绝,只不过为了乱来义成公主,才承诺萧皇后罢了。”
扬桴度陇阪,勒骑上平原。
只因座山观虎斗,才有口心总不一。
诸葛颖在一旁劝道:“突厥部必是坐山观虎斗,陛下若胜,突厥必定臣服,倘若不堪,突厥反倒看了热烈。”
启民可汗道:“娘娘放心,五百头骆驼,我已征召到三百,再过两日便可送往玉门关外。”
稀少的枝叶忽闪着温和的日光,几声清脆的鸟儿叫后,忽闻锣鼓高文,护送河间王的一行保护,顿时惊觉。
淮北那个吊民伤,贤王难把邦本抗。
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
“父王所言极是,百姓希少,倒是盗贼丛生,定有原因。孩儿传闻工部尚书宇文恺正在淮北各地征调民夫,加快开挖永济渠,莫非与开挖运河有关?”
公然不出所料,“好一群不识相的盗贼!”杨庆拔出腰刀,部下几十侍卫也拔刀迎战。
懔懔边风急,萧萧征马烦。
玉簪终是寄情物,一世风味存余芳。
怀想前人节,思酬明主恩。
萧珺气上心头,问道阴世师:“哀家正欲找启民可汗实际,但处罗带来的骆驼收是不收。”
“前人云:治大国者若煮小鲜。治世之道,多是如此。”河间王杨弘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