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回 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2页/共2页]
礼部尚书杨玄感遵循李密之计,零零散星送了些军粮,但粮草的大份额还是把握在本技艺中。
虞世基的话让隋炀帝非常欣喜:“虞爱卿最知朕心,立即草拟圣旨,命来护儿率水军出东莱;命杨玄感抓紧运送军粮,各路雄师开赴,朕于本年四月再征。”虞世基领了君命,去草拟圣旨。
跟着二次东征高句丽战事日趋吃紧,粮草催运也迫在眉睫,从涿郡派回催办粮草的官员名叫杨万硕,乃是杨玄感的堂弟,杨万硕仓促来到礼部府邸,见了杨玄感、李密等人,世人密室各座。杨万硕言道:“皇上又杀过辽东了,七十万雄师眼看要渡鸭绿江了。”
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谋反之策,让杨玄感大吃一惊。杨玄感看看窗外无人,掩起房门,对李密说道:“玄邃不成胡说,倘若传出去……”
李密走到中军帐吊挂的舆图之前,指图言道:“由东向北,占据涿郡,封闭临渝关,阻截杨广退路,不过十天,七十万隋军资粮皆尽,不降则溃,不战而亡,此上计也。”
浩浩大荡奔东都,风风火火卷人间。
黎阳渡口早已囤聚大量粮草,黄河渡口数百艘征调来得五牙战船,已经列队等候装在粮草辎重。
李密接着说:“令尊越国公归天后,关中派仰仗苏威、宇文述,此二人一个是有为好人,一个诡计之徒,但二人已老迈,以后再无贤达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裴蕴,此二人一个是恭维小人,一个是枉法苛吏,终无大用。皇后党原有诸葛颖、萧琮、萧玚,颇具才调,何如接踵陨落,命归鬼域。如此看来,皇上部下除了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黎阳大营顿时阵容鼎沸,一呼百应,杨玄感顶盔披甲,登上点将台,摆出宝剑赌咒高呼:“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穷兵黩武,天下扰乱,死辽东者以几十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
攻城安插已毕,隋炀帝对宇文述道:“传旨别的各军,明日开赴,绕道直逼鸭绿江。”
看天子眼色说话,是虞世基的刚强,他晓得隋炀帝底子偶然剿匪,一门心秘密打败高句丽。
鱼俱罗把脸一拉,感喟说道:“我本大将,戋戋贼寇,何足挂齿。何如皇后与樊子盖皆不派我出战,让人憋屈。”
......
就在隋炀帝二次东征的同年六月,杨玄感高聚义旗,起兵造反。黎阳岸边,叛军开端施助贫苦百姓,不明本相的百姓纷繁堆积,人流涌动,此举短时候内大得民气。
杨玄感当即传下军令,反军分兵南北两路,以夹攻之势直奔东都洛阳杀去,举起了隋末第一次大范围造反的大旗。真可谓:
“请细细说来。”杨玄感道。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二人互看一眼,猜不透皇上心机,杨广言道:“二位将军立即传旨,多多缝制口袋,运土垒砌,直到冲破与城墙齐高,让马队直冲城上。”
李密笑了笑,说道:“大人勿虑,樊子盖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廉洁松散,从不勾搭三派当中,以是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世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李密又道“这下策么……以精锐之师,剿袭东都洛阳,以号令四方。但洛阳城池高大坚毅,倘若百日能霸占,隋兵四周声援,则后患无穷。此乃下计也。”
萧后侍卫无弱者,且看一命夺一命!
皇后萧珺端坐正位,文武官员均已到齐,摆列两边,樊子盖言道:“娘娘千岁,东都官员均已到齐。”
樊子盖拿出急报读道:“大业九年六月初三,礼部尚书杨玄感率黎阳贼众,起兵造反。分兵两路直奔东都洛阳而来。”
重瞳大将反相生,暗通外合做内应。
李密道:“末将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挑选。”
李密闻听此言,言道:“皇上公然不听皇后劝谏,要执意出兵。何不趁机叛逆造反?”杨玄感大喜,把杨万硕留在身边,另派人带着家奏章回禀天子,而杨玄感则带着府上摆布将官直奔黎阳大营。
屈突通、屈突盖二将脸面无光,绝望回到中军大帐,兄弟二人双膝跪倒,伏地请罪,屈突通奏道:“启奏皇上,敌军城池加高,日夜强攻,不见转机,末将请罪。”
这一日,俄然虞世基仓促来见,送来皇后亲笔奏疏。隋炀帝翻开奏疏,对虞世基言道:“皇后说沿途之上,盗贼频生,劝朕罢兵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