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回 出伪证冤案斩李浑,进谏言暴君杀忠臣[第2页/共2页]
崔民象一看,隋炀帝脾气残暴,喝道:“陛下不听忠告,后患无穷!陛下,陛下…….”
隋炀帝神采一变,问道:“为何?”
隋炀帝听得不耐烦,问道:“本年为何征调壮丁?”
宇文述道:“征调壮丁乃是打造龙舟,筹办三下江都。”
十个宫娥翩翩起舞,陈朱紫端来一壶酒,几样点心。隋炀帝两杯温酒下肚,催起酒兴,如同卸下千斤重担,混入几个宫娥当中,载歌载舞,好生安闲。
“遵旨。”
御花圃中正值花开时节,芳香斗艳,彩蝶传香。正遇陈朱紫陪着萧皇后在御花圃赏花。隋炀帝道:“今逢花开,朕总觉的不如往年素净。”
摆布军人拿下任宗,任宗喊道:“不听忠告,必误国度!”
天气将晚,隋炀帝回到后宫,正遇萧皇后一人独坐,杨广问道:“皇后今晚怎不与陈朱紫说话,反到一人在此独坐?”
走了一日,天气将晚,沿途扎下行营宫帐,隋炀帝露营接待群臣,只要萧皇后一人独坐宫帐,这时陈朱紫来到宫帐,言道:“苏相国求见娘娘。”
动静传到东都洛阳,越王杨侗赶快调集留守官员筹议对策,太常卿元文都固然是个文官,但很有智谋,言道:“瓦岗贼军攻陷粮仓,施助哀鸿,民气归附。此时反击,官军不得民气,还是死守汜水关,以逸待劳。”
苏威用鄙夷的眼神看了看宇文述,不屑一顾,眯着眼一言不发。但裴蕴、虞世基有些憋不住,虽说与宇文述不是一派的,但是内心有些看不下去任由宇文述这么折腾。裴蕴奏道:“李渊在外征讨叛贼,不成妄动。”
……
虞世基也说道:“现在山西已有郭子和、梁世都、刘武周三路反贼,如果此时缉拿主将李渊,盗贼必然挥师南下,危急京师,千万不成。”
“传他来见。”
侍卫答道:“奉信郎王爱仁,要谏言陛下。”
“唉。”隋炀帝仰天长叹:“遥遥无期。”隋炀帝把小皇孙杨侗交予段达,满怀难过上了御辇。十万禁军护驾东去。
隋炀帝指着崔民象道:“又一个胡言乱语之人,推出去斩首!”
“两个皇孙尚且年幼,怎能担负如此重担?”
隋炀帝深思半晌,言道:“太子英年早逝,朕只能命皇孙留守,代王杨侑守西京大兴,越王杨侗守东都洛阳。”
萧皇后晓得再见东都宫娥,已不知要等何时,便让陈朱紫去唤来几个特长歌舞的宫娥,起舞扫兴。
崔民象道:“与其去江都,不如去大兴,大兴在关内,是大隋开基立业之地,即便有盗贼蜂起,陛下仍可坐西朝东,扼守潼关,可保帝业。”
隋炀帝见世人定见不一,内心也没了主张,感受思路有点乱,便挥手让世人拜别,单独一人往御花圃而去。
凝重的氛围堆积在宣文殿,隋炀帝杨广再议李氏谋反一案,苏威、裴蕴、虞世基几小我,觉得还是查不出证据,带沉迷惑的神情,窥测宇文述神情。唯有宇文述洋洋对劲,呈报了娥英的伪供。
“猖獗!”杨广龙颜大怒,斥道:“戋戋一个奉信郎,竟敢如此无礼,摆布将其斩首!”
“汜水关以北,乃是大隋粮仓,名曰兴洛仓。如果兄长出兵攻占兴洛,汜水关必出兵相救,到时设下埋伏,围歼裴仁基。”李密道。
又一名谏官被斩,满朝文武谁也不敢再言,隋炀帝感觉本身是杀人立威,非常对劲,便传下旨意,百官随行,再下江都。
虽说沿途旗号威武,浩浩大荡,毕竟随即将士多是关浑家士,偶然东去,一起行进迟缓,迟疑而行。
一通廷杖,把忠臣任宗竟活活打死,百官吓得不敢言语,隋炀帝一看苏威不住挪动脚步,往大殿柱子前面躲,便问苏威:“苏爱卿有何高见?”
“贤弟快快讲来。”
大队人马出了汜水关,动静很快传到瓦岗山,瓦岗山首级翟让有位结义兄弟名叫李密。前文说过,这李密自从跟从杨玄感造反失利,四周投奔,效力翟让麾下。
隋炀帝拿着奏疏,理直气壮言道:“看此供状,李氏谋反大罪,公然不假,辛亏查实,险酿大祸。速将李浑满门抄斩,宗族之人放逐岭南。”
萧皇后道:“怪不得那日陛下说要迁都,倘若前去江都,那东西二京,谁来留守?”
“你也以为盗贼蜂起?”
“宣老相国来见。”
苏威一看杨广自视甚高,只是一心想下江都,说话也就点到为止,不再多言。正在百官无人敢谏言之时,只见奉信郎崔民象站出,进谏道:“微臣觉得陛下此时不宜前去江都。”
崔民象道:“世人皆知,请陛下明鉴。”
民气所向造反处,朝廷进退两难行。
宇文述掌管军事,一看任宗陈述剿贼不力,感受颜面尽失,便奏道:“任宗所言不准,现在盗贼剿除十之**,此去江都,正和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