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游戏竞技 - 大隋王朝 - 第86回 屈突通递送假遗诏,慕容遐急传真檄文

第86回 屈突通递送假遗诏,慕容遐急传真檄文[第1页/共2页]

屈突通不知有诈,心中大喜,拜别了杨谅及众将官,出发返京。等屈突通走了有两个时候,汉王杨谅立即传令众将官前去校军场,筹办伐鼓点兵。

萧珺听得此言,感觉甚有事理,但考虑半天不知该送甚么切口,遍观四周,忽见一把茶壶上窄下宽,耸峙桌面,稳若泰山。萧珺对张衡言道:“这把茶壶,上窄下宽,如同座塔,可为切口。”

皇甫诞道:“规劝汉王,乃我臣节。我所顾虑乃膝下一子,望慕容将军带回京师,以免绝我皇甫家香火子嗣。”

只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唯唯诺诺进了客房,双作揖道:“拜见慕容叔父。”

右参军名叫王頍(kui)也建言道:“既然有诈,殿下万不成回京。”

越国公杨素安排人摹拟了隋文帝杨坚的笔迹,造了一封假遗诏,命将军屈突通为使节,送往并州。挑选屈突通前去,也是杨素一心考虑过的,因为屈突通为人中正,既不参与党争,也没卷进宫斗,做人一贯光亮磊落,汉王杨谅就算思疑三十小我,也猜不到屈突通身上。以是屈突通此去并州,此中诡计狡计也并不知情,便放心上路,赶往并州。

“好!”汉王杨谅大喜,立即草拟兵法,调集冀州、并州所辖兵马,筹办南下。这才是:

慕容遐道:“所言极是,殿下若得归京圣旨,不如按兵不动。”

二人大喜,萧珺草拟懿旨,只写了八个字:“皇后赐壶,不必返还。”萧珺道:“这道懿旨随此壶一同送往并州,你务必遴选得力之人亲往。”

手足情深始成空,奸计良言同报送。

等屈突通走后,杨谅身边官员当中,有位兵曹左参军名叫裴文安,此人足智多谋,对杨谅说道:“此必是皇上的调虎离山之计,杨勇正法、蜀王囚禁、驸马下狱,杨素暗中为皇上设想,用心暴虐,世人皆知,殿下不成轻信。”

“好。”隋炀帝道:“爱卿速去选精干的笔吏,效仿先帝手迹,拟一封遗诏。”

二人含泪伸谢,慕容遐拜别皇甫诞,带着几个部属,仓促分开驿馆,带着十岁的皇甫无逸,快马返回京师。这才是:

长话短说。汉王杨谅,字德章,是隋文帝杨坚的小儿子,册封汉王。当初最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心疼,隋文帝担忧杨谅卷入太子之争,才把汉王杨谅封为藩王,盘据并州。

裴文安道:“屈突通勇猛善战,不如当场正法。”

“服从。”

萧皇后言道:“哀家也顾虑此事,杨素狡计多端,陛下言听计从,又能何如?可有良策停歇此事?”

王頍道:“与其正法,不如用屈突通给皇上报个假动静,就说数日以后,汉王回京,多为造反赢取些光阴。”

一看檄文上的汉王印信,慕容遐大惊失容,说道:“如此说来,下官需尽快回京报知皇上。皇甫将军如此忠义,不如随我同去都城。”

皇后萧珺死力反对削藩,隋炀帝也一口承诺毫不侵犯杨谅。但是萧皇后走后,隋炀帝还是我行我素,向越国公杨素万全求计。

世人不知皇后何意,王頍看了言道:“赐壶上窄下宽,耸峙不倒。又有字条,乃是让殿下稳坐并州,不反不动。”

杨谅道:“看这手札确是我父皇笔迹,本王若去了,担忧皇兄侵犯,本王若不去,乃是抗旨不尊,如何是好?”

“哦?”杨谅心中迷惑,速命传旨之人来见,上来之人,身高七尺开外,年纪二十来岁,面色白净,眉清目秀,鼻正唇薄,很有俊仪,身着细甲,腰挎宝剑,此人恰是慕容三藏之子慕容遐。拜见了汉王,杨谅问道:“皇后有何懿旨?”

虽说杨广即位宫变迭起,但汉王杨谅手握十万雄兵,占有并州,一向都高枕无忧,俄然这一天,下人来报钦差屈突通到。

皇甫诞冲着门外叫道:“我儿无逸,出去发言。”

若念本是同根生,应知相争是手足。

慕容遐苦笑道:“皇甫将军好胡涂啊,自古藩王造反,岂能劝止,毕竟死路一条,还是跟我速速回京吧。”

皇甫诞道:“慕容大人快走吧,大事不好了,汉王要反了!”

左参军裴文安道:“回京是自投坎阱,毫不成行。原地不动,杨广必定生疑,迟早反目,不如先动手为强,造反杀到长安。”

杨谅翻开圣旨,细细一看,说道:“大将军一起辛苦,先往驿馆安息,待本王稍作安设,商讨回京之日。”

皇甫诞道:“多谢慕容将军,我食大隋食禄,理应为皇上尽忠,我欲亲身劝止汉王杨谅,令其绝壁勒马。”

天子使节屈突通到了并州总管府,,拜见了汉王杨谅,呈上隋文帝杨坚的遗诏,对杨谅言道:“先帝遗诏,太子即位,汉王辅政,兄弟合作,相得益彰,请汉王殿下早日归朝,帮手政事,还望殿下早日回京。”

“那朝廷钦差现在那边?”

汉王杨谅问道:“本王出兵不能出知名之师,还需定个由头。”

裴文安笑道:“殿下莫非健忘了么,先帝曾有言,如果先帝诏365小说‘敕’字前面加一点,另有半块兵符,可验真伪。”

到了第二天朝晨,连夜草拟的造反檄文,已经草拟好,汉王杨谅正筹办安排发往各州,这时有兵士来报,屈突通即将返京复命。汉王杨谅一听,一时没拿定主张,对兵士说道:“先让屈突通在客堂候着,本王稍后便去。”

动手在先欲为强,只待京师空遭殃。

说着,皇甫诞从身上取出一份檄文,“造反檄文都写好了,以讨伐杨素为名,进京除奸党。”

自古藩王几家好,自相残杀谁善终?

慕容遐握住皇甫诞双手,眼眶模糊,感慨道:“将军真乃忠义之士,无逸交给我尽可放心,我定待如亲生。”

裴文安道:“藩王起兵,始于西汉,向来都是‘诛晁错,清君侧’。殿下就以杨素为奸党,举义起兵。”

杨谅微微一笑,答道:“大将军即将返京,就请奉告我皇兄,杨谅五日以后,马上出发。”

“娘娘可赠一物,作为切口,警告汉王杨谅,既不来,也不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要汉王按兵不动,杨素就难以诽谤皇上和汉王的兄弟之情。”

慕容遐把木盒端上,杨谅翻开木盒,见绸布包裹之下,竟是一把茶壶。拜在桌案之上,茶壶上窄下宽,非常稳妥。又见盒内另有字条一张,上写“皇后赐壶,不必返还。”

“臣遵旨。”

杨谅连得两道圣旨,心境繁乱,举棋不定,只得让慕容遐也回驿馆安息,择日而定。

“下官服从。”

王頍也说:“既不成去,也不成留,不如趁杨广没有防备,提兵造反,打个出其不料。”

圣旨有诈马脚出,赠壶不成生反目。

屈突通一看杨谅承诺的痛快,便未曾多想,告别拜别。

并州城内的兵士纷繁向校军场调集,这时萧珺的密使慕容遐尚在驿馆,俄然王府司马皇甫诞前来拜访,皇甫诞曾是慕容遐儿时老友,皆是故交。慕容遐将皇甫诞请进客房,问道:“皇甫司马来访,有何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