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武侠仙侠 - 求道 - 第80章 寻本溯源

第80章 寻本溯源[第1页/共1页]

初阳目睹当日英娘大是大非前幡然觉悟弃家仇全天下,本日又见子兴幼年致残却能胸怀宽广不为偏执,不由暗想:前人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泉源死水来,英娘子兴能行事如此,岂不在其父母?本来水清问源,人正寻本。家学渊源便如这汩汩死水,人立于世凭此为根。人间万家与千江万河又有何异?

“英娘与我识于磨难时,友于存亡间,情愈姐妹何必高朋二字?老夫人只当我是家中子侄辈普通,粗茶淡饭打发足矣。”初阳见面前老妇人经大变历艰险犹能坚固不折风骨不易,心中亦是大加赞美。

运转真气初阳以神识细心操控,将其微微沁入郭母眼中厘清此中头绪走势,灵石洞中习得之法用于医道却也相得益彰,公然是一理通万理同。未几时,初阳便收功而起,俏生生地说道:“夫人只怕是哀伤过分整日以泪洗面方有此病。无妨,待我外用针灸内用汤药必能复明如初。”

初阳避而不答,只笑道:“早应与英娘同来看望以解夫人爱女之心,何如行走人间诸事不由人本日方获得此,正要多做盘桓老夫人勿要嫌弃才是。”

初阳暗道不好,郭家这般惨境竟然哄动英娘恨意,如果听任只怕结果难以清算。正要运转同心诀略加干与,却听得郭母轻抚其背破涕为笑道:“只说是阴阳永隔再难见,不料另有本日。只觉彼苍待我不公,安知后代双双在面前?得见英娘,于愿足矣,不复有憾事。”

初阳悄悄感喟,事不关己则能分清利弊,事一加身又有几人不能利诱此中?英娘昔日言辞锋利常常一语中的,行事定夺利落未曾拖泥带水,本日情深之下也不免失态。此情非独英娘,本身也概莫能外。若不是小狐英娘师父等一干人等极力搀扶点醒,只怕江初阳犹在玉华峰上自怨自艾。

郭母尚未作答,英娘已是欣喜交集,吃紧诘问道:“此言当真?能够病愈?”

英娘泪眼迷离,打量着老迈半瞎的老母、未及加冠便已身残的幼弟和数位忠心耿耿但大哥力弱的旧仆,心中久违的怨毒之心隐然有死灰复燃之势。其势迅即哄动轻灵剑锵然出鞘于半空回旋不定,有杀伐之气引而待发。小院中氛围顷刻间肃杀非常,叫人惶恐难安。

“恰是,姊姊心急过分了。总要等江家姊姊望闻问切过后,才好一下断语。”郭子兴也安慰道,脸上不知何故竟然有些羞赧,“母亲眼疾极是不便,还请江家姊姊多多操心。至于我之腿伤,只怕、只怕多有不便不如作罢。”

初阳也知无用,低声笑了笑,径直上前与郭母检察病情。英娘表情稍作收敛,见状便随之而上,留下子兴与小狐两两相望。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郭母将门主母行事也分歧普通妇人,心机通透言谈不俗外又多了几分开朗大气。英娘立于一旁倒是百转千回如有所求,一脸踌躇不决。

“姊姊医术乃是真人一脉亲传,兼有信安杨家之长,可算是神州国手。能得其救治是你福分,不要推三阻四。”小狐见子兴多有撤退,觉得其对初阳医术多有思疑,心中忿忿不平脱口而出。

“噫,夫人何出此言?”初阳挑了挑眉反问道。

“英娘生来脾气固执,老身常恐其行事过于任情乃至过火,能得初阳为友真是幸事。”知女莫若母,郭母虽未曾亲见入魔之事却能测度几分,“初阳言谈不俗行事萧洒,非常人能及,莫非乃是道门中人?”

“小狐又多嘴,惹出事端谨慎师父罚你。”初阳低声斥责,小狐却习觉得常,只是撇了撇嘴懒洋洋地伏于椅上,再不开口。

“难不成虎帐当中危急之时,另有男女之别授受不亲?子兴过于陈腐拘礼了,只不过是腿伤又何必如此?”初阳为解子兴难堪,故而出言打趣。

初阳回身又至子兴面前如法炮制,无需肌肤相接便已诊治结束。不知为何,初阳竟然微含怒意,语气也有些沉重:“子兴这腿伤只怕不是天灾而是*吧,何人如此肆意妄为?”

目睹故去之人犹在膝下,耳听灵异小兽忽做人语,初阳身份自是昭然若揭。郭母心中早已了然自是无事,郭子兴倒是一惊,望着小狐眼中迷惑重重。小狐却不觉得然,甩了甩尾巴道:“随口一说,何必如此讶异?少见多怪。”

这一笑如东风缓缓破裂寒冬,英娘眼中厉色缓缓消逝,手中握拳也渐渐伸开,轻灵剑更是清啸一声消逝不见,小院又是一番平和之象。子兴乘势多加安慰,且一瘸一拐自为先导将世人引往正堂,而老仆手疾眼快早已将清茶备好一一奉上。

“哪有医家未曾诊看,便灼灼煎迫若此?英娘情急过矣,收心忍性,缓缓图之,于己于人方是良策。”初阳一语双关,“过忧过喜俱是有害无益。”

思及此处,当下初阳上前悄悄拉住英娘道:“居留此处,英娘可不能惫懒,须得陪我四周览胜。我也不白打秋风,赖有医术颇可依仗,如果夫人子兴不弃,便由我来诊治一二,或有不测之喜。”

“高朋远来本应极力接待,却应一时忘情而多有怠慢,忸捏忸捏。”情感逐步平复,郭母又是一派大师风采,“陋室粗茶奉客虽是稍嫌不敷,但仓促间也只备得这些,勿怪。”

母女这厢放声痛哭,子兴也掩面而泣,主子更有涕泪俱下者,连小狐也将将洒了几滴泪珠。足足一炷香时候,郭母方才拭泪而起,将英娘揽入怀中,口中自顾喃喃低语,指尖却细细形貌其脸庞一遍一遍,仿佛要进一步确认本身心中所思所念。由此观之,老夫人的眼神多数是不济事了。

“当日圣旨明谕,郭后因哀伤成疾早已身故,葬于高陵身后荣显。如果英娘早已不在,面前之人又能是谁?如果英娘未曾故去,今上焉肯任其游走于外?只怕清武山于中着力很多。”郭母一语惊四座,贵勋王谢公然所知甚多所见甚广。

“墙倒世人推,一夕遭难亲朋尚且避而远之,落井下石者又何足为奇?”郭子兴倒是波澜不惊,“只是虽有昔日之报酬恶,却也有非亲非故之人脱手相救,起起落落间看尽情面冷暖,方知昔日相亲者不敷为依仗,昔日不屑者一定无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