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巧遇[第1页/共1页]
“久居村野,故交渐稀。可贵本日得见故交门下,到让人有不甚唏嘘之感。光阴悠悠催人老,不知随园先生向来可好?若不嫌弃,午间便于此处用饭如何?”老妪眼中依罕见对昔日光阴的追思。
晚是晚了点,不过还算是今晚吧。
“仆人盛情相邀初阳敢不从命?”归还茶碗,初阳依礼随行而入,英娘也款款从之。还是是草堂简练,其间桌椅俱是粗木所为,无纹无饰,唯有清漆釉之。相较之下秋翁之处高雅清幽用物新奇终是繁华闲人之所,此处朴素简朴恰是乡间居家之所。
“老身谭蔡氏,平常村妇罢了,当不得你大礼。”老妪面庞安静话音沉寂,真如乡间一妇人尔。
谭家炊事也是非常贫寒,多是菜蔬之属,少有荤腥之类。只是仆人不觉得陋,客人却也不觉得意。
屋虽粗陋,人虽布衣,但是有桃李争晖于窗前,有书声朗朗于耳畔,初阳顿觉满室生辉,何陋之有?见微知著,,见一隅而知全局,初阳如何不知老妪非是普通人物,恭恭敬敬执后辈礼,将自家名号报上,并就教仆人贵姓。
见初阳疑问未解,皓元先生又说道:“人间男女生而有异,梦熊弄瓦便是云泥之别。丈夫远志在天下,女儿拘禁于家室,是以上方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只是女儿娇柔如水绵远如水却要承载家属,上以奉侍高堂下则教诲后代,无知之女怎堪重担?”
席间除却方才所见之人,复有一女身怀六甲,恰是谭家儿媳丽娘。只见丽娘大腹便便行动非常不便,只怕出产之期不久矣。
“小女人更加叫人高看一眼了。若不是师长闲话只怕也可贵知此事,却不知是何人门下高徒游历至此?”老妪还是不动声色,往昔盛名仿佛与她再无涓滴联络。
饭后清谈,不知怎的论及为师之道,皓元先生多有感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者之重其重如山。教诲之时温言几次,好似东风化雨,又似滴流津润,只望嫩芽茁壮有成方能安抚心胸,又何尝希冀名传于世?”
“我也久不见先生。曾记得先生院中多玉树,逗留多山川,只怕不好也难。”初阳收敛表情这般回道,“本日行过此处,本是讶异于男女孩童共读一堂差异于他处,却未猜想能遇一长辈。如果不嫌初阳打搅,便留下尝尝淮左农家之味。”
见允娘应诺而去,初阳却又问道:“想来人间女儿识字极是艰巨,晓得笔墨者已是少见。其间学中男女共读,分外可贵。却不知是皓元先生之意还是婆婆主张?”
“怎敢称高足,只不过昔年曾从随园先生习字断文罢了。”初阳如此自哂道,旧事如水本觉得早已远去,却安知一刹时又重在面前?
“咦,女人于茶道倒是别有见地。此茶乃是本地俗称煞人香,因村夫炒制不得法故而名声不称于世,我只不过是稍作改进,那里称得上是别有玄机?”老妪闻言倒起知音之感,高低打量初阳英娘才又笑道,“二女娇弱却敢结伴行走于外,只怕也非俗人,何不出去略坐一停?”
听其言观其行,初阳如何不知来人恰是皓元先生?当下依礼行事上前问候,并自述来源。皓元先生见其行风雅有礼,其言也极是不俗,也笑道:“随园公然教的好弟子,未料数十年未见,我与他竟然亦能有相通之处。”
作者有话要说:随园先生如果名牌传授,皓元先生当是村落西席,孰轻孰重谁能说清?
“佳耦同心方能事谐,如果各怀异见怎能成事?”这厢婆婆尚未答话,门外却有一老者朗声作答,只见他目光在初阳英娘身上稍停便出声扣问道,“高朋安在?莫非就是这二位女人?”
“恰是。小家小户多愿聘妻于世家婢,因其能书会算;世家高门更是娶妻以知书达理为上,可见女子识字之重。”初阳谈及人间怪事非常忿忿不平,“只是积习已久,弊端难除。幸有当日随园先生许我废除此害,本日又见皓元先生这般行事,想来移风易俗也非是不成为。”
老妪闻言几次点头,唤出方才女儿叮咛道:“允娘,本日有高朋上门,多多整治些菜色莫要怠慢才好。”允娘猎奇地回看初阳英娘数眼,脆声应下正要拜别,却听得老妪又说道:“你去书院奉告你爹爹,就说本日有客远来,如果无事便早些憩息。”
蔡婆婆也接口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男儿如此女儿亦然。男儿学成文技艺,赳赳称雄于人间。女儿家识文断字,潜移默化以身为导,岂不是更无益于家中后代?世人短见,常常若此。”
顷刻间紫府天下轰然作响,地上河海还是纵横奔涌,地下积流却陡峭无波。涝时承接众多之水,旱时持续干枯之流,此方是六合间水流之理,此方是俗人间人海之道。
初阳心中愈发惊奇,想起随园先生所说一段旧事不由脱口问道:“数十年前当朝名流谭皓元学而不仕周游神州,终得诗画双绝蔡大师青睐,琴瑟和鸣同归乡里遂成一时嘉话。想来皓元先生故里恰是这淮左一地,却不知与婆婆可有扳连?”
茶碗虽是粗陋简朴,但见茶汤清澈嗅得茶香扑鼻,又有奉茶人笑容盈盈,很有活色生香之感。只是奉茶女子指间很有老茧,非是女红灶间之事所累,倒是耐久习字之果。初阳心中迷惑却还是悄悄接过茶水,安知甫一入便觉口唇留香,不觉赞道:“此茶甚是不俗,除却茶本上乘只怕炒制之法更是别有玄机。”
此言一出,初阳心中震惊:女儿如水承载家属,师长如水教养后辈,二者皆隐没人后未曾居功人前。如果成绩丰功伟绩者当是大河汪洋奔腾澎湃,若此等者当是地下水脉模糊承托,若无地下水脉源源怎有河海盛景?
宾主所想一同,言谈更是无所拘束。初阳待二老以敬,二老待初阳以诚,兴趣高涨满座尽欢。英娘也时不时有独到观点,小狐却只能悄悄无声静听分晓。若不是允娘来请,只怕几人早将午膳之时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