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宣读遗诏[第1页/共1页]
叶菀昂首看向说话之人,本来是户部尚书郑峰,她早听钟念说过,郑峰是较早跟随景澈的官员之一,此时他跳出来发言,定是成心要推举景澈称帝,前朝时也曾有过兄传弟位的事呈现,不过倒是因为天子没有子嗣,或子嗣年幼的原因。
此言一出,世人如炸开了锅似的,纷繁低声群情,景澈固然面上神采还是,可下颌却微微抬起,对郑峰之言没有半点不测,可见是早就商奉迎的。
可景弈成早已成年,在年事上也只比景澈小了十岁,没有任何来由将皇位拱手让出,叶菀看向站在景太妃身边,一脸淡然的景澈,俄然发觉景澈仿佛比畴前更加魁伟高大,看来边关的几年历练,让景澈生长很多。
见世人吵得口干舌燥,叶菀这才说话道,“都无需辩论,皇上前几日已将遗诏交由本宫保管,现在恰是宣读的时候了。”
钟念将手中捧着的遗诏交给董净利,董净利接过圣旨后大声宣读,当读到景玄将皇位传给景弈成时,郑峰一边立即垮下脸来,张太傅则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他的女儿是将来的皇后,这事只要想想他都会从梦中笑醒。
叶菀抬眸看向郑峰,眼中迸射出的寒意直刺民气,“郑大人这话是甚么意义?莫非是思疑本宫假传圣旨吗?”
叶菀哼声一笑,并不严峻郑峰的质疑,“将遗诏交给谁保管是皇上的事,朝中从没有过明文规定,郑大人如果思疑遗诏的真假,无妨拿去查验。”
郑峰余光瞥过一向沉默的景澈,仿佛是获得了某种表示,挺直了腰身说道,“宫中固然只要三位皇子,但能担当皇位的却不但仅是皇子,安宁王在此次匈奴来犯时立下赫赫军功,臣觉得由安宁王担当皇位最合适。”
郑峰固然出言质疑,可真要查验圣旨的真假,他却没有这个胆量,目光不由瞥向景澈,似是在等候唆使。
朝臣们立即分作两派,一派以张太傅为首拥立景弈成,另一派以郑峰为首拥立景澈,以两方的气力来看,张太傅这边在人数上占上风,不过气势却不如郑峰这边。
礼部的官员是跟从张太傅一派,立即便出言承诺,郑峰蹙眉看着叶菀手中的圣旨,思疑道,“册立新帝是大事,怎可凭皇贵妃随便拿出的旨意定论?谁能证明这旨意是皇上亲手交于皇贵妃的?”
感遭到世人中一道非常的目光,叶菀嘴角擒起一丝弧度,并不看目光投来的方向,说道,“皇上的丧仪固然是首要的事,可新帝即位也要尽快,礼部先策划出流程来吧!”
叶菀冷静看着辩论不休的大臣,将拥立景澈的人一一记在心间,景玄在时,景澈对本身这方的权势一向很保密,景玄一死他便无所顾忌,不过也正给了叶菀体味的机遇。
张太傅听了郑峰的话,嘲笑数声道,“郑大人这话就奇特了,现在宫里成年皇子只要大殿下一人,郑大人既然说大殿下不宜担当皇位,那老夫敢问你,是智力不敷的四殿下合适?还是尚在襁褓的五殿下合适?”
有了景澈的话,郑峰也不再反对,带领世人向景弈成叩首,统统都来的太快,景弈成明显还没有适应新的身份,一时有些怔愣,叶菀向他浅笑着点了下头,景弈成这才让世人平身,只一顷刻便有了帝王的威仪。叶菀看向世人中沉眸恭谨的景澈,不知怎的心中垂垂升起一丝不安,总感觉景澈不会等闲放弃帝位,特别是景太妃那双尽是不甘的双眸,让她的不安越来越激烈。景玄固然将皇位传给景弈成,可圣旨中也指明让景澈和张太傅一同辅政,或许景玄早就料想到,景澈和张太附会继沈家成为朝中的两大权势,而叶菀和景弈成绩是苍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需在这两股风波中谨慎行驶,操纵风波间的相互对冲,来减缓小舟的压力。
董净利宣读完圣旨后,张太傅对劲的看向郑峰,“现在有圣旨在此,郑大人另有何疑议吗?”
“遗诏该交由朝中大臣保管,如何会交给后宫嫔妃?臣心中实在不解,想必不解之人也必然不止臣一个,皇贵妃可要给世人一个说法。”
景澈微沉下双眸,开口说道,“臣谨遵皇上旨意,帮手大殿下即位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