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恼羞成怒,诛杀萧厌[第1页/共1页]
“曹德江,你猖獗!你竟敢这般诽谤圣上?!”世家之人痛斥。
“他借端靠近圣前,又借陛下信赖接连对陆家脱手,先前多番对于朝臣恐也藏了私心,这般搅弄朝堂,让得京中高低不安无疑是大逆!”
“当年贺家随戾太子谋逆,先帝亲身下旨诛杀贺家九族,萧厌如果贺家人,便是抗旨在前,与萧家同谋作戏让其改名换姓藏匿于江南,便是欺君在后。”
“南地流言已经传至西北,连肇惠等地的人都已经晓得赈灾旧事,更何况是南地那些本就身处此中亲眼看到官员惨死的百姓,陛下觉得还只是拿下萧厌就能处理的?”
他深吸口气不欲跟萧厌胶葛,只直接略过他沉着眼朝上开口:
“当年领受戾太子和贺家赈灾的,是陆家与陛下,老臣信赖陛下绝非那等灭尽人道不择手腕的暴戾之人,可现在既有这般传言,又有当年知情之人露面。”
钱宝坤固然不测萧厌身份,却还是毫不踌躇站起来痛斥:“你们这些人当真是奇特,南地既有传言,憎郡王也带回了证人,萧厌被崔林设局暗害,你们十足视而不见。”
梁广义已经很多年未曾这般憋屈,有口难言,辨无可辨。
崔、梁二人开口以后,他们也都是纷繁起家。
“曹德江,你休得危言耸听!”有人呵叱。
崔林脑筋里从未有过的腐败,说话时更是每一句都直击关键。
“萧厌此獠实在胆小妄为,弑杀朝廷官员,其罪当诛!”
曹德江毫不退:“老夫只是实话实说,本日之事除非杀尽这殿上统统赴宴之人,不然萧厌身份讳饰不住。”
梁广义不说崔林,不说郑坤,更半句不提其他,只抓着萧厌身份不放。
“陛下,不管他到底是不是贺家人,都断不能轻饶此等视朝廷国法于无物的狂徒!”
世家那些朝臣固然也一样讨厌崔林所为,可更不肯看到贺家翻身。
“现在萧厌俄然借着贺家子的身份冒了出来行歪曲之言,挑弄民气,搅乱朝堂,搏斗南地官员,以谎言祸乱朝纲,编造旧案旧事,企图混合本相。”
“歙州三地惨死的那些官员,另有那所谓关于二十年前水患旧案的谎言,恐怕都跟他和萧家脱不了干系,定是他用心让人放出谎言,误导百姓和南地宦海,为的就是想要借旧事替贺家脱罪。”
曹德江也是皱眉开口:“陛下,本日若只是萧厌与贺家旧事,他讳饰身份混进宫中的确其罪当诛,可若真有启事又事关荣江一城百姓,关乎当年十数万水患枉死之人。”
“贺家之事早已盖棺定论,萧厌如果贺家子,当杀!”
“还是李大人让你李家那些软骨头的儿郎去填边疆疆场?另有董大人,让你那日日流连花楼,一掷令媛买妓子一笑的儿子去保卫我大魏过门,摈除来犯之人?!”
“陛下,那所谓旧事十之八九是人编造而来,二十年前的事早就时过境迁,怎能够这般偶合俄然又冒了出来,还请陛下明鉴。”
现在最要紧的是萧厌。
“一旦歙州等地的事情闹大,贺家旧事被人牵涉出来,陛下却不管不问直接杀了贺家血脉,必然会惹天下人质疑惹的民气大乱,到时若再被那些心有异心之人,或是北陵、南齐趁虚而入,我魏朝必然大乱……”
崔林本来因为被戳穿宣夫人之事而浑沌的脑筋,也跟着梁太师的话复苏了过来,他晓得现在跟萧厌胶葛其他都是徒然,他必定身败名裂,可安帝是毫不会答应戾太子谋逆之事昭雪。
“陛下,此人混进宫中,现在又自称贺家人,谁晓得本相到底如何,说不定萧厌是他国细作或是甚么逆贼匪类,借贺家之名企图摆荡朝纲,陛下定要将其严惩,以正法纪。”
崔林得空顾及宗子对他的冷酷,只强压着身材不适大声说道:“梁太师说的对,萧厌如果贺家人,萧家那些人又藏匿江南多年,说不定他们早有预谋。”
世家那些朝臣纷繁上前禁言,殿中没了之前温馨。
钱宝坤在旁嘲笑:“危言耸听?”
“你!”世家那些朝臣纷繁瞋目而视。
当年贺家倒下,保存的几大世家大家都吸了贺家的血,现在看似是崔林、梁广义与萧厌对上,可一旦萧厌赢了,崔、梁两家输了,让萧厌寻到机遇替贺家翻身,那他们这些剩下的世家谁都别想要好过。
“陛下,老臣是真不知彻夜之事,更未曾与崔尚书同谋,老臣不过是担忧宫中内侍与后妃勾搭,危及陛下安危才会开口拥戴,现在既是冤害,此事大可撇过不提,但萧厌欺君一事倒是究竟。”
“二十年前旧案未曾查明之前,陛下毫不能动贺家血脉,不然鼓吹出去,只会觉得陛下心虚灭口!”
“贺家当年跟从戾太子谋逆,罪证确实,先帝亲身定案且下旨诛杀贺家九族,天下人皆知。”
“他是贺家人又如何,当年贺家被诛事出俄然,难保此中不会有所讹夺,更何况二十年前水患旧案关乎无数枉死百姓,不审、不问,就要正法萧厌,你们到底在惊骇甚么?”
“你们一个个安坐都城,高床软枕自是不知边疆危急、不知外间狼籍,一旦真如曹公所言,你们杀了贺家血脉引得天下大乱时,陈大人拿你的细皮嫩肉去保卫都城?”
曹德江却没理睬他们,只直视安帝:“陛下当知北陵新帝即位,对大魏虎视眈眈,南齐又一向贼心不死,频频骚扰边疆,陆家跑了一个陆九安,他身处何地陛下也清楚。”
萧厌是贺家人更好,只要能将他拉下来,只要能让安帝处决了他,那他丢些名声又能如何。
“届时陛下申明尽毁,皇室失了权威,大魏民气尽失,你们这些本日勾引陛下斩杀萧厌之人来替陛下担着吗?”
“若不能查明本相,查清荣江屠城真假,弄清楚流言当中那些旧事,将究竟公之于天下,陛下难堵天下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