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香[第1页/共2页]
那两名轿夫抬着肩舆来到大德寺跟前,将肩舆稳稳放下,才低声道:“蜜斯,到了。”便有一只戴着绞丝银镯子的素手自轿内伸出,翻开帘子,一个穿戴银红纱衫,杏黄襦裙的丫头从轿高低来。她并未慌着打起轿帘,抬眼瞧了瞧日头,便对着轿内道:“离门口另有几步,太阳有些大,是不是再往里逛逛?”里头那人道:“不必了,他们走了一起也辛苦了,我下去走几步也就是了。赏他们些银子去喝茶,过半个时候再来这儿接我。”那丫头点了点头,直起家子从腰里摸出一锭银子,递与那两名轿夫,就依着自家蜜斯的话叮咛了。那两个轿夫乐得安逸,得了银子谢了赏便脚下抹油的去了。
出了这桩事情,萧清婉便偶然闲逛了,由青莺扶着,仓促往回走。路子一所医馆门前,紧闭的大门俄然开了,一人从内里滚了出来,刚好就滚到了萧清婉脚边。萧清婉惊了一跳,今后退了两步,只见那门里走出一名青衣仆人,拿着个扫把,呵叱道:“那里来的穷鬼,没银子还希冀我家老爷治病?当我们这儿是善堂呢?!”那人爬起来,却不活力,道:“小生自古书中所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如何尊上只爱黄白之物?未免与古礼分歧。岂不闻前人云……”那青衣人不待他说完,便戳指痛骂道:“谁有闲工夫听你这穷酸倒书袋子?有本领去博个功名来瞧瞧!没钱再敢上门嘶闹,定将你拉到官府去!”骂毕,便砰的一声将门关了。那人搔了搔头,竟似不知如何是好的怔在了当场。
那人听了这话,便接了。萧清婉便无别话,对青莺道了句“我们归去了。”便迈步拜别。待走出几步以后,忽听那人道:“小生姓李,名十洲,蜜斯大恩,十洲如有日壮志能酬必当答报,敢问蜜斯名姓?”萧清婉只一笑,并不答话,青莺却回身道:“我们蜜斯的名字,是你能问得的么?!”
萧清婉看了这场闹剧,禁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人闻声,望向萧清婉,见是位穿戴富丽的蜜斯,身边还跟着个丫头,那丫头一样穿戴不俗,饶是他再呆也知此女非小可儿家出身,便深深一揖,道:“小生失态,让蜜斯见笑了。”萧清婉看看日头,只刚偏了一点,估摸着母亲昼寝还未起,便道:“敢问先生但是家中有人得病,而无钱医治?”那人道:“是小生的mm,日前得了腹疼的怪疾。村里的赤脚大夫看了两日不能够好,便荐了城里的蒋大夫,说他看外科是最好不过的。不想小生带的诊金不敷,竟连蒋大夫的面也见不着,就被这起奴婢赶了出来,真是可爱。”说着,又叹了一声,道:“当真是世风不古,民气凉薄,医者竟也没几份仁心了。”
萧清婉走进大殿,见殿上并无几个香客,看着殿上宝相寂静,俯身跪倒在蒲团之上,接过一旁青莺递来的香,深深拜了几拜,冷静祝祷了一番,方才起家将香插入炉中。眼看那香青烟直上,青莺鼓掌笑道:“这是好兆头,蜜斯的心愿必达天听呢!”萧清婉微微一笑,道:“但愿如此。”青莺往外头望了望,道:“太阳还大着呢,我们往哪儿去?那起轿夫,老迈惫赖,蜜斯既说了半个时候厥后接,那便是早来一刻也不成的。这会子我们做甚么去?”萧清婉沉吟道:“我模糊记得这寺庙背面有一条小街,幼时跟着母亲在那街上吃过酸梅汤,倒是好的,另有几株好桐树,这时节花开的恰好呢,我们去瞧瞧。”青莺内心虽焦,但目睹一时半会儿也回不了府,只得跟着自家蜜斯往外走。
青莺取脱手帕擦了擦脸,道:“这儿有这些树,倒是阴凉。前头有个茶铺子,蜜斯,我们出来坐坐罢?”萧清婉顺名誉去,便笑了道:“就是那儿呢,松涛茶苑,它家的梅汤和茶干都是极好的,我们去坐会儿。”说着便迈步进门。
解语红拂筝筝叹,惊霜宝剑飒飒寒。
那丫头这才打起了帘子,从轿内搀下一妙龄女子来。这女子生着一张鹅蛋脸,两条柳眉弯弯,一双杏眼含波,琼鼻樱口,额上一点朱砂痣,皮色脂光水净,一头青丝如云,身着一件出水清莲褙子,浅青色绸缎上裳,湖绿掐金丝襦裙,腰上系着一条秋香绿汗巾子,虽无甚妆饰,倒是说不尽的清丽秀美,风骚娇媚。
碧痕啼碎沉香梦,白发遗恨上阳篇。
主仆二人相携走至萧清婉所说的后街,公然道边栽着好些梧桐树,恰是花开时节,一串串紫花悬在树上,像极了府里舞姬平常所穿的绛紫百褶裙。萧清婉眯着眼睛瞧着那些花儿,想着前年在家宴上见了舞娘新做的裙子,本身内心喜好就问母亲要,母亲却说那是歌姬舞伶穿的,不成体统上不得身,只好丢开了手。
萧清婉亦是个孝女,父母跟前极是孝敬体贴,一家子三口倒也和和美美。这萧二女人长到十五岁上,机遇偶合之下结识了当明天子的二皇子赢绵,二人都恰是芳华幼年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来二去便都有了意,各自存下一段苦衷。萧清婉也知这事不由本身,父母跟前又不好直着去说,便选了本日趁着母亲昼寝父亲外出未归,悄悄的乘了小轿来这大德寺烧香请愿。
那茶坊的伴计见出去两位穿戴不俗的女人,忙忙的上前号召,青莺说了让寻个僻静处,那伴计便引着二人在一处角落里坐了。二人落座后,萧清婉表示青莺点了两盏梅汤,一叠茶干并些小点便罢了。她好久未曾出府,便觉事事新奇,不住的拿眼睛四周打量。未几时,店伙便将两人的吃食都送了来,茶坊里又出去几名客人,中有一名锦衣文士,望之如三十许人。萧清婉见此人生的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且端倪间与赢绵略有肖似,不由多看了几眼,那人似有发觉便也向这边望了过来,她脸上一红便低了头去啜饮梅汤,俄然坊中惊堂木一响,她吃了一惊抬开端来倒是平话先生见坊里客人多了,预备平话。本日他说的是一段《拾香记》,讲的是一名大师蜜斯巧结良缘的故事,萧清婉便听了出来。
本来这女子,恰是当朝宰相敬国公萧鼎仁的二女儿萧清婉。这萧家祖上也是开朝有功之臣,高祖天子亲封的爵位,也算是个钟鸣鼎食之家,只是传到萧鼎仁这一辈竟是人丁希少,膝下只得两个令媛。萧夫人本性贤能,连续为夫娶了六房妾侍,总不见动静,萧鼎仁只好道了句:命该如此,也罢了。便将两个女儿视如掌上明珠,三年前大女儿萧清婳奉诏选入宫中,家里只剩下萧清婉一人,国公佳耦更是爱如珍宝,要一奉十,极少违拗于她。
话说宣朝嘉和年间,京都长安城外有一间寺庙,名唤大德寺。这寺庙本是开朝天子为祈国泰民安所建,与皇家沾了渊源,便与别的寺庙有些分歧。后又出了一名皇子,小时就有些慧根,长到十四岁上,固固执出了家入了佛门,便投在此处做了主持,修行不上两年,竟成了位得道高僧,求风求雨极是灵验,备受天子喜爱,下旨封了他元灵圣禅师,这大德寺便更成了这京师一带梵刹的榜样,香火极是畅旺,便是朝中那些达官朱紫的家眷也常来此烧香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