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天灾[第2页/共2页]
因而九哥颁旨,政事堂令下,即命先前派往北方巡查之御史与太门生,当场招募志愿往西南迁徙之民。又命令各地捕蝗。
田晃却说了句公道话儿,上前朝九哥一拱手儿道:“纵是先晓得了也于事无益,除非天肯了局透雨。”
天朝耕织,粟米等可存放数年,胡人畜牲,牛羊一日不食则饥。虽蝗群已飞远,然相较迁往旁处草场放牧与南侵劫夺,还是后者收成多。想天朝常例,陈熙已入京,边关无悍将,恰好打它个措手不及!
先晓得并非本地官员,倒是些个农夫。丰年纪白叟一见铺天盖地蝗虫,便即大惊失容!年青人看着这蝗虫,不知所措。
田晃说这话时,乃是秉着公心,九哥迩来听着“雨”字便觉着戳心,脸儿沉了几分。开口声儿便沉了几分,问道:“如此,该当如何?”也是,蝗灾不似这水旱之灾,初来之时还好对付,成片蝗虫只要现身,不消多时,便甚都不剩下了。吃完一地,便又成群结伴儿地往另一地去,拦都拦不住。
当下九哥便命东宫门生放假半月,各各归家,命徒弟们将心放于朝政之上,却携章哥来见宰相。章哥初经此事,很有些跃跃欲试,于宰相面前却不敢失礼,与宰相互揖,又特与丁玮号召过。九哥指左手边一座令他坐了,这才将玉姐与他说以蝗虫换米之事说将出来。又说蝗虫亦可食,叫北方僧道扬言。
九哥恨声道:“事已至此,本当共体时艰,如何反有人泄气?”因将县令不肯行令之事说了。
蝗灾初发时,当非本朝境内,倒是境外。蝗虫将关外草都啃秃了!胡人自是晓得,却没阿谁美意通报。待蝗虫于境内也生收回来之时,关外将草皮啃得能瞥见泥土蝗虫亦飞越边关,与境内蝗虫连成一气,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玉姐道:“不是我主张,是你本来就有主张。因兼并,要与多出来人寻前程,服从经商,是也不是?商贩又不耕作,他用饭那里来哩?他为何肯经商哩?因能赢利,钱能买米。无益可图罢了。目前廷发米粮,莫非是白发?都有手有脚,朝廷又艰巨,莫非要白养着人?与他们说,一斗蝗虫换一升米!谁个要拦他们用饭,他们倒要先吃了谁哩!蝗虫又多,捕起来又不难,三尺孩童也能做。”
李长泽等面面相觑,又都笑了,李长泽便将一折双手捧上,道:“臣等正要说此事哩,北地郡守亦用此法。虽朝廷命令施助,他又苦于募不着人捕蝗,便行此计。”九哥展开折子一瞧,也笑了:“真是豪杰所见略见了。如此,便可推行?”李长泽等俱点头称是。
――――――――――――――――――――――――――――――――
――――――――――――――――――――――――――――――――――――――――――
作者有话要说:俄然发明九哥这个天子做得挺苦逼……
官方却又比官吏点子多,短短几白天,各处村庄已有供奉起蝗神图。自口里省下些吃食,蒸糕饼、宰牛羊、奉酒水,请蝗神毋为灾。纵子不语怪乱力神,也有些个官吏顶不住这漫天蝗虫,亲往祭拜。
靳敏亦不甘掉队,上前一步道:“只恐百姓内有愚笨固执者,既不肯迁徙、不肯捕蝗。臣尝闻,官方有崇拜蝗神者。”
凡有灾异,老是小民先要受难,哪怕朝廷赈灾,纵官吏廉洁不贪,也仅止糊口罢了。一旦有个病症,唯死罢了。如果赶上一二贪渎,连糊口也无了,先饿死便是老幼妇孺。凡灾需求死很多人,眼下还是一家团聚、几世同堂,半月后能剩几人,已不敢想。
西南垦之地,皆领种稻种,气候又较北方湿热。算着光阴,这些个移民畴昔,年内还能再种一茬稻子,来年口粮便足了。有解缆早,本年或可收着两季。
九哥道:“你说了这很多,究竟有何奇策?”
九哥听了顿时心头一松,笑道:“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