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定论[第1页/共3页]
可喜者,乃是天终究下起雨来。久旱不雨,实乃悬九哥心头一把利刃,行事也觉束手束脚。无怪乎看着天上落雨点儿,九哥一脸不敢置信,又难掩欣喜,纵太皇太后丧礼之下,还是笑了出来。大喊:“天不亡我!”
待太皇太后丧事毕,九哥即命三法司会审,因事关严峻,又命丁玮以宰相监审。李长泽又奏以燕王乃宗室长辈,不好止令三法司来审,请审燕王等宗室时,须宗正场。
九哥原想汲引着郦玉堂,又觉有些不当,便暂缓一缓,因他同父之诸兄哭临时与他同心,多有回护之意,便与这几个都赐了爵。陈熙因有功,将其由枢密副使进为枢密使,原枢使入政事堂仲春后退休致。又奖洪谦之功,硬将洪谦本来之北乡侯与了金哥。
燕王系当除宗籍,削爵,男丁满十六岁者赐死,十六岁以下,放逐。因是宗室,并不明正典刑,只于狱中赐自。
宫正会心,道:“老奴明白。”即去做。
朱震辞以不敢,他因朱清之事,自思管束不严,险酿大祸,连着引罪请辞折子都写好了。九哥却不允,道:“此事与卿无干,我自知之。卿且留,有事要用着卿。”朱震因不知何事,便暂留下。
算来算去,倒是皇后一门赢利颇大,世人却慑于皇后之威,不敢多言。玉姐却又有话要说,乃是因淑太妃之请,为陈三姐讨情:“她有功,怎能同罪?”九哥便与陈熙说了,可使陈三姐与七哥和离,另觅良缘。陈熙感激不。
笑了几声儿,忽觉着不对,又敛了笑容,幸而政事堂与诸忠臣亦喜,倒不显得他高耸。
渔阳侯、安昌侯,诸逆,当斩,除爵,籍没,同祖兄弟皆罢官,阖家放逐。其他从逆者十三侯,绞,除爵,籍没,同祖兄弟皆罢官,阖家放逐。
玉姐道:“放心。我必伏侍得娘娘妥妥铛铛。”
李长泽因叨教九哥:“官家,请毋因些许小人而误闲事,且将其囚下,闲事过后,再行措置。”
九哥果睁一眼闭一眼,连朱震也未曾问罪,且命其为山陵使,便有保全之意。
如何请皇太后温馨活着,便是一道困难。李长泽心疑:皇太后向来不是个好人,如何眼下肯一声儿不吭?
这些小我里,也有认得皇太后身边亲信人,眼尖些儿已见着方才杖毙皆是慈明殿中人。宫女寺人可杖毙,逆贼可收押,皇太后又当如何?人间从无能废得了皇太后天子,顶多如懿安皇后普通,叫憋闷死。九哥若不想有个“弑母”名声,顶好叫皇太后好好儿活着,好再活个三年五载,再悄无声气地“崩”。
九哥心头烦躁火气也降了很多,不似先时那般火急要问罪了,只叮嘱不准令逆臣死于牢内,又说:“未科罪前,不准难堪其家眷。”
当下将诸谋乱者暂押入大理寺内,待查问案情,再一体问罪,暂将与乱之家产业悉封了,家眷亦拘押。一时候狱神庙里人满为患,这是后话了。当是时,大理寺卿并御史大夫忙出列来,会同着刑部尚书,与陈熙办交割,由禁军将人押往里。
便是没有鲁直等人咬着,这些人也没个好了局。自下狱时起,陈文、陈奇以皇太后之亲族,只消不是首恶便能脱身,立意将罪名推与监正。监正自以未曾脱手,也想活命,且以陈氏兄弟为外戚,纵是主谋也好脱身,不比本身,一旦科罪便难有活路,意将罪名推与他兄弟两个。两处便相互攀咬,攀咬中将很多罪行悉说了出来,又连着旁人。
玉姐这才悄声命宫正:“择大力之宫女、寺人,娘娘身边两尺以内不成少于四人,需求两宫女、两寺人,两个时候一换人,日夜不断。身边不准有锋利之物,绳不准长过两寸,簪钗不准有尖头,反正孝中,连针线也不必做。熬好参汤,做好饭菜,伏侍娘娘吃。”
这才举哀。
玉姐却又暗中说九哥:“燕王年高,又是长辈,且子孙浩繁,一旦悉数科罪,未免宗室震惊。不如止诛首恶一系,余者也与他们些个颜面。削爵罢了,休除了宗籍。想他家女孩儿也有嫁出去,原就没个嫁奁,现在连个品级也没了,要再不是宗女了,恐受人欺。”
玉姐却朝九哥一礼,笑道:“为着这些个小人迟误了些时候,我来此,不过担忧罢了,事急从权。然礼不成废,其间事毕,我当奉皇太后回慈寿殿去。娘娘梓宫还那处哩。”
虽触及很多人,案子审了两月便即判下,也是朝廷不欲多肇事端之意。即判陈文、陈奇、监正为首恶,罪不赦,行九族之诛。籍没。因陈氏兄弟乃皇太后亲兄弟,九族之诛便有些好笑,陈氏宗族里便除了族谱,将陈烈过担当皇太后之父爵。止发还账上之田亩、府邸,余皆没官,数十年兼并所得,悉便宜了九哥。
诸宰相有功,各分外录一子孙。场之忠臣,各加一级。其他因搜捕逆贼而余下空缺,九哥便交与政事堂来拟。政事堂见九哥固有偏袒之意,却未曾做得过份,也由他去了,拟了剿逆之军士各加三级,录其姓名,待今后有效。
九哥乃命朱震为山陵使,与太皇太后建陵。太皇太后原当与夫合葬,何如她寿数太高,丈夫已入土几十年了,不好以卑动尊。只得于旁另建一陵以安设。
几人出得大庆殿时,外头行刑已毙,宫正虽是女子,办事却果断,挨着个儿看那挺尸人,指一大力寺人,令每人头上再狠补三下。地上血水叫大雨一冲,流得各处都是。纵是陈熙出入战阵之人,亦觉胆怯,于珍等心内并无此不忍,却又叫夹着雨水风儿一吹,湿了半截儿裤腿,只觉寒气从底往上窜。忙打了个寒噤,道:“走罢,内廷之事,非我等可问。”
九哥也不问她要如何“伏侍”,只说:“本身把稳,晚间再说话。”
他这般作派,申氏亦不敢兜揽。讨情之人,上天无路、上天无门,于家中惶惑不成整天。
谋逆之事是获咎官家,漫衍流言说官家各种不好,是将官家往死里获咎,谁个敢去触这个霉头?纵能活动了主审官,官家想起一问,工夫便全白下了。思来想去,唯有两小我能说得动官家,其一是皇后,其二便是渤海王妃。因而动了心机人,便力往渤海王府与永嘉侯府里跑。
――――――――――――――――――――――――――――――――
玉姐对淑太妃道:“乱臣谋逆,娘娘兄弟不争气,将娘娘气着了、惊着了,又折了服侍人儿,且分拨人手来伏侍娘娘,万要保其全面。”淑太妃道:“这也是应有之意。”她两个说话并未曾背着诸人,内、外命妇都听着了,暗想,也是这个事理。
朱清倒是朱震与了他三尺白绫。并非贰心狠,凡涉谋逆之事,罪必不能止于本身,还要祸及宗族。若止朱震一人,他便领这管束不严罪名,朱氏满门却不止朱震一人,有霁南侯家并其他亲族。朱清兄弟一去,九哥看朱震先发其事面上,或可不予究查,如此,朱清兄弟三个后代,便不是逆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