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武汉大抗战简介[第1页/共1页]
作战地区:武汉核心,湘东、赣北、鄂北、豫南、皖西各山地。
作战成果:中**队伤亡40余万人,撤离武汉。日军伤亡15余万人。
畑俊六,日军陆军元帅。甲级战犯。前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黉舍和陆军大学。插手过日俄战役。历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第14师团长、航空本部部长、驻台湾军司令官等职。1938年任驻上海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调派军司令官,批示侵犯武汉的战役。1939年任阿部内阁陆军大臣,米内内阁时蝉联。1941年任侵华日军调派军总司令,死力扩大侵华战役。日本投降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作战时候:1938年6月初开端至10月下旬结束。
张发奎,百姓党初级将领。字向华,广东始兴人。抗日战役期间,1937年8月插手淞沪会战,任第8个人军总司令、右翼军总司令,批示浦东及杭州湾方向作战。1938年插手武汉保卫战,任第九战区第2兵团总司令,批示所部在江西九江以西,固执阻击沿长江南岸打击的日军。1939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批示所部在粤北、桂南抗击日军。1945年3月,改任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10月晋升为陆军二级大将。1946年春,任广州行营主任兼广东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陆军总司令。同年7月辞职,居住香港。
白崇禧,百姓党初级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在百姓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发作后,任百姓当局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打算。1938年7月,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批示武汉保卫战。12月任桂林行营主任。1939年底至1940年初,批示桂南会战,在昆仑关战役中,获得了抗战以来初次攻坚战的胜利。1945年10月晋陆军一级大将。抗日战役胜利后,跟随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底逃往台湾。
作战意义:武汉大抗战,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苦战五个月。面对中国军队的固执抗击,不但没有毁灭中**队的主力军队,反而使日军蒙受严峻打击。武汉大抗战今后,日军再也有力构造如许大范围的、以攻略城池为目标的计谋打击,而被迫转为计谋戍守。而使中国抗战从计谋防备阶段生长为计谋相持阶段,同时导致日本侵华政策的窜改:从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成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从以首要兵力停止正面疆场作战,改成转移兵力停止敌后疆场“治安”作战。而使中国全部抗战情势,开端向着无益的方向生长。
冈村宁次,日本战犯。毕业于陆军士官黉舍和陆军大学。1928年任步兵联队长,是济南惨案的主谋。1932年任侵华日军上海调派军副参谋长,插手“一.二八”事情。1933年代表日方与中国百姓当局签订《塘沽和谈》。1934年后曾任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师团长、华中调派军总司令、华北日军最高司令官、侵华调派军总司令。在中国实施残暴的“三光”政策,是侵华祸首之一。1949年又被蒋介石聘为台湾“反动实际研讨院”初级教官。后死于日本。
批示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白崇禧代理);第3兵团总司令孙连仲,第4兵团总司令李品仙。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第2兵团总司令总司令张发奎。日本华中调派军司令官畑俊六;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稔彦。
参战兵力:中国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共124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统共约95万人。日军九个师团、三个旅团和炮兵军队、水兵陆战队各一部,共约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