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撤离缅甸战场[第1页/共1页]
5月7日,第5军从温托解缆时,派新38师第113团到杰沙占据阵地,向八莫方向鉴戒,保护第5军主力撤退。5月10日,日军第56师团主力进至八莫后,派出一部兵力向西打击,诡计堵截曼德勒至密支那的铁路,在杰沙遭到第113团激烈阻击,遏止了日军守势。但此时得知密支那、八莫等地已被日军占据,经此地区返国线路已被堵截,情势严峻。为敏捷摆脱仇敌,杜聿明令所部从曼密铁路以西地区向孟关、大洛之线转进。
4月30日,日军第15军收到大本营的电报:“大本营但愿不失时机,更加扩大第15军的战果,建立主动向重庆打击的姿势。为更无益于今后的办法,力图在国境内毁灭敌军,并以有力兵团超出国境,向龙陵、腾越四周怒江一线追击。”
5月12日,第5军各部到达曼西,13日粉碎了重型设备,开端进入山区徒步转进。而后各师即落空把握,各自行动。
各路日军多支先遣支队,已超出远征军突进至火线,堵截了远征军的首要退路,远征军各军队在日军截击追击下,陷于互失联络、各自行动窘境、危境当中。
1942年4月24日,雷列姆被日军占据、腊戍已遭到严峻威胁时,蒋介石于当日电示远征军:“腊戍应有告急措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火线。”25日又致以“先以保守腊戍为主”的电令。
按普通环境,远征军该当窜改曼德勒会战打算,但史迪威和罗卓英,仍将正向腊戍方向进步的第5军调回曼德勒,仿佛专为保护英军安然撤退作此决定。
4月30日,远征军长官部从瑞保撤至甘勃卢,集结于曼德勒地区的远征军各部,均于当夜前转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5月1日曼德勒被日军占据。情势急转直下,东路日军已突进至远征军主力左边后。
4月30日,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由腊戍解缆,5月2日进至畹町四周;此光阴军第56混成步兵团也达到畹町,是以窜改摆设:第148联队向八莫进步;第56混成步兵团持续向怒江进步。5月5日该步兵团达到怒江西岸惠通桥四周。
5月6日长官部得知畹町、龙陵等地已经失守,以为再按原打算撤退将极其困难,因此史迪威和罗卓英决定,将沿铁路两侧向密支那撤退的第5军等军队,改成向印度撤退,即持续两次电令第5军。但杜聿明不肯退入印度,仍但愿率部返回海内。经向蒋介石叨教,蒋同意仍由密支那方向撤至腾冲。第5军遂按原打算向密支那方向转移。
4月28日,东路日军第56师团已进至腊戍核心,西路日军第33师团追击英军已逼近望濑。中路日军第18师团和第55师团虽遭到第96师节节抗击,但于24日攻占央米丁,25日攻占飘背,26日攻占密铁拉;27日击退第22师抵当,占据斗楼、辛盖,也已逼近曼德勒。
但是史迪威和罗卓英,却作出了只对英军无益,而对中国远征军极其倒霉的决定:将主力集结于曼德勒筹办会战。
4月25日,在中英结合军事集会上,亚历山大奉告史迪威:他们必须撤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前去印度,不然的话,他们的军队就会被正向曼德勒推动的一支日军突击队包抄,并于当日即开端由曼德勒地区,西渡伊洛瓦底江向印度撤退。
这时,史迪威和罗卓英才放弃曼德勒会战打算,于28日17时下达了军队向北转移的号令,摆设第6军、第66军(欠新38师)落第200师打击腊戍方面的日军,以一部恪守腊戍;而后第6军向车里、佛海地区转移,第66军向八莫、畹町地区转移,第5军附新38师西渡伊洛瓦底江,沿铁路经八莫向密支那转移。但为时已晚,战机全失。
刚声援达到的中国第36师将桥炸毁,中日两军遂隔江对峙。日军第56师团主力以搜刮联队为先遣队,4月30日从腊戍解缆,沿途击退新29师抵当,5月3日攻占畹町,当夜攻占八莫,8日攻占密支那。中国远征军撤返国境的另一条首要通道被完整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