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中国转为反攻[第1页/共1页]
中国驻印军参谋长兼缅北火线批示官柏特诺,对缅北日军静态和诡计一无所知,弊端判定,日军第18师团和第56联队主力仍在滇西腾冲、龙陵一带监督远征军,遂于10月10日“以保护筑路及在新平洋修建飞机场、设立进步根本之目标”,电令驻守唐家卡等地的第112团“由现地解缆,向新平洋及大龙河、塔何如进犯进步,务必于11月1日前,确切占据下老村、宁边、于邦、新平洋、瓦南关、大洛各要地”。
至此,反攻缅北的序幕揭开,胡冈河谷的作战,即将全面展开。
遂派步兵第56联队及山炮第2大队疾进大龙河,又令师团主力各军队敏捷向孟关四周集结,预定于12月15日开端进犯。
指导方法是:
在此之前,第18师团搜刮联队已推动到拉家苏、瓦南关四周,第56联队第2大队主力则推动到新平洋、宁边、于邦地区。
(1)左边支队兵力约为步兵两团,山炮一营,由利杜空运至葡萄,扫荡该地区以南及孙布拉蚌之敌后,即向密支那进步。
1943年10月,缅北雨季即将结束。******于10月19日调集何应钦等与蒙巴顿、史迪威等在重庆停止集会,研讨决定了反攻缅北的作战指导。中国驻印军据此制定了《中华民国驻印军缅北作战打算》。
兵团摆设是:
29日,中心纵队一举攻占新平洋,30日,又攻占宁干瑟坎,11月2日,攻占宁边。但在第1营进犯于邦时,遭到日军顽抗,屡攻不克。
(4)军直属军队随左纵队进步。
(3)左纵队(军主力)沿东京路,由新平洋向孟拱进步。
戍守缅北日军第18师团判定雨季一过,中国驻印军将反攻缅北;又以为“中国驻印主力在进入新平洋四周隘路口之前,另有充分时候给师团主力以可乘之机”,决定乘中国驻印军主力进至印缅国境山地时,予以各个击破。
(4)军应先策动守势,将敌兵力吸引于缅北方面,使友军由缅南登岸轻易。
(2)军集合时,应派有力军队占据新平洋以北各山路口,保护集合及筑路。跃进时应加强保护队兵力,推动至孟关东西之线,担负保护及搜刮敌情。
11月22日,日军第56联队主力,和第56联队第1大队附炮兵大队驰援达到,将第1营包抄在于邦核心。当夜,日军突袭第112团批示所,混战中美军联络官艾吉逊少校失落。第1营被包抄后死守阵地,日军多次打击均被击退。
其师团批示所则由密支那推动至甘马因。
(3)军集合后,应分遣有力一部至葡萄四周,扫荡该地区以南及孙布拉蚌四周之敌,并与滇西兵团联络。
(2)右纵队以步兵一团,山炮一营为基干,由泰洛(大洛)经隆京(隆肯)向孟拱西侧地区进步,并酌派一部保护右边背之安然。
(5)军守势作战应分期实施:第一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之线,第二目标为卡萨(杰沙)、八莫之线,第三目标为曼德勒。
右纵队于11月5日至10日,接踵攻占瓦南关、拉家苏后,被日军第55联队主力包抄。左纵队于11月10日,攻占下老村后,也遭到日军围攻。
(1)军应于守势开端前,集合于利杜(莱多)四周地区,待利新(利杜至新平洋)公路完成后,即向新平洋四周跃进。
第112团受命后,即以第3营为右纵队,从卡拉卡向大洛,第2营为左纵队,由唐家卡向下老村,第1营及团直属军队为中心纵队,由唐家卡向新平洋、宁边、于邦进犯进步。14日别离由现地解缆。
作战目标是:军以协同友军毁灭仇敌之目标,于1943年12月中旬先向缅北打击,篡夺孟拱、密支那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进步,将仇敌压迫于曼德勒四周地区,包抄而毁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