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游戏竞技 - 西门水浒 - 第42章 东京行首

第42章 东京行首[第1页/共1页]

“那东京行首崔念奴可在此处?”

这马行街也算是东京汴梁一个热烈去处,那位名传千古的李师师地点的行院就在这条街上。此街纵横南北,横穿了半个东京内城,沿街两边多有北里酒坊,官伎私娼连同那等青皮龟奴,不知凡几。到了晚间,四下里更是灯火透明,宴饮玩耍,轻歌曼舞,直闹到第二日凌晨方才罢休。

这等以天下万姓奉侍一人之事,纵览古今,莫不是那等季世之君的行动。只不过在当下,恐怕这东都城中,上至徽宗,下至百姓,无不沉浸在这等富强豪华的乱世气象中,又有几人能够复苏,明白这等乱世外套下那已是腐朽到了极致的国朝根底。

当日晚,马勥马劲两兄弟留在这处天井关照,西门庆则带着时迁出了门,沿着马行街一起赏玩。

在人来人往的御街上,这一刻的西门庆仿若望穿了时空,见着那一幕最为热诚的汉家汗青。

“闻听崔行首克日求一新词而不成得,鄙人倒有几句歪诗,且劳烦这位小娘通报一二。”

将那十万贯的财贿安设安妥,西门庆当即给那十多位随行而来的精干男人发了一笔不菲的脚钱,打发了这起子人回转阳谷县,本身身边仅留了时迁同马勥马劲两兄弟听用。

得了西门庆的教唆,当时迁上前轻叩门扉,不一时,一名不过十余岁的清秀小女子开了门。这时候,那形貌很有几分鄙陋的时迁早就退往一边,形状姣美的西门庆倒是候在门外。

本日却不是那等热烈日子,门前一派清寒气象,同四周那等喧哗热烈的瓦舍酒坊相较,倒是几分“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高远意味。

当时东京汴梁,官置三十六楼,多有素净绝色充满此中,是为官伎。此等女子,以歌舞诗词娱人,不得做那等皮肉买卖,官员多有出入此中者。常日里,各家王府官僚家中饮宴,亦召此等官伎扫兴,所得之利,多收于国用。如果得遇衷心男人,亦可赎身脱籍,复为良家女。想那前朝的东坡居士,家中多姬妾,此中有好几位都曾是此等女子。

现在,在那悠远国境外,白山黑水之间,一个茹毛饮血的民族正在敏捷崛起,以他那等丛林中弱肉强食的凶蛮性子,正压着北方阿谁曾经强极一时的大辽有些喘不过气来。恐怕没有人能够晓得,不过十年时候,这个方才新兴的国度会如同飓风普通,由北而南,横扫了当世两个大国。

当然,除了这等卖艺不卖身的官伎外,汴梁城中另有其他三等。其一是家伎,乃是公卿贵胄府邸中自小豢养的歌舞伎女,埋头服侍主家或一应客人的,其二谓之市伎,乃是人数最众的一类,此中大多是费事人家的后代,自小卖给瓦子妓寮,卖身左券握在那老/鸨手中,当初在江宁府西门庆替其赎身的李巧奴就是如此。最后一类则是最为劣等的私伎,不入妓馆瓦舍,亦不入教坊司名录,只在自家中筹划些皮肉买卖,纯粹是以色娱人,常日里只向官府缴些税钱罢了。

一起观些风景,一起听这时迁聊这等娼门暗道,倒也将西门庆心中的郁结散去了几分。

“这位公子有何事?”

方才未出门时,西门庆就从这时迁处探听明白,现现在这东京风月场中,唯有两女可谓行首,其一自是那入了当今官家私家的李师师,虽说常日里还接待应酬一些文人士子,倒是清谈罢了,不涉风月。另一个就是崔念奴,人云贞丽巧致,玉色小巧,特别善于舞艺,同那李师师可谓歌舞双绝。

这内里的门道西门庆自是不清楚,不过是时迁这个老江湖早了两日赶至汴梁,寻了那等地理鬼探听明白的。

千年文明,百年生聚,十年乱世,终究仅余下一城瓦砾半城骨。无数汉家女子、天孙贵胄,扶挟北上,门路以填,那性命只如牛马普通,任由宰割。纵使是帝姬王女,亦行那等歌舞营伎、倚门卖笑的活动,只余下碾完工泥的凄惶结局。

进城前,时迁已在马行街租了一幢两进的临街小院落,一行人到达时,内里早已着人清算伏贴。

欢迎泛博书友光临浏览,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公子且留步,我家蜜斯有请!”

“大官人,前头打横的那一条就是胡同街,乃是这东京汴梁第一等的风月堆积地!”

面对如此恢弘壮阔的汴梁气象,西门庆心中自是荡漾不已。想那蔡京、朱缅一流佞臣,集天下精华于一城,前后破钞近二十载,方才培养了眼下这般“丰亨豫大”的局面,以供当今官家游宴赏玩。

这就完了?

西门庆为了本日可算是早有筹办,哪会怯场,挥手拍了拍时迁肩膀,意态昂扬的往前而去,倒是把个“鼓上蚤”闹的丈二和尚摸不着脑筋,闹不清自家大官人葫芦里卖的是甚么药。

也就在西门庆同时迁两人不过走出百余丈之际,前面倒是气喘吁吁追了一个小娘,恰是刚才闲云居中的那位。

时迁说这话时,不免存了几分谨慎,实在是因为这西门庆在世人眼中可算不得之士,只不过比那等草泽人物好些,识得些字罢了。想要同那崔念奴一会,只怕是难如登天。

从袖中取出一柬,西门庆笑着递了畴昔道,“鄙人也知崔行首的端方,这就告别,旬五之期再上门拜访,叨扰之处,还请这位小娘勿怪。”

“大官人,那崔念奴倒是在此处,只是听闻此女每月止有三舞,却只接待那等士子,等闲人怕是难入她眼。”

时迁目睹着西门庆不过送了一张纸,说了两句话,以后就要告别,一时有些莫名其妙。

闲云居,位于胡同街一角的一处前后三进的小院落,门前悬着一盏红灯笼,上书“闲云”二字。瞧着一副低门小户模样,如果平常外埠人从那门外颠末,怕是底子不会回顾一二。但就是这处地点,每逢初5、十5、二五三日,必是高客盈门,文士毕集,来往者尽是当下名流。

“凭多废话,头前带路!”

这汴梁城,任谁都晓得崔念奴的端方,常白天天然无人上门冒昧,若不是西门庆这副好边幅,只怕这小丫环能当场闭门谢客,哪还会多问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