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东林之富[第1页/共2页]
马士英看到了这些,也长叹了一口气:“看来东林党这颗毒瘤不查不可了,就凭着这么多的财产,我们就不能罢休!”
“这些农田和桑田没有人能一口吃下去,我们无妨定一个刻日,可以是十年二十年,让百姓分期赎买。当然也能够让其他的绅商插手,一手交银子,一手拿地步。如果都没人买,就建立田庄。江南地盘奇缺,我们放出了这些地盘以后,非论是绅商,还是百姓,他们为了保住本身的地盘,也不会说东林党的好话,釜底抽薪,限定东林党在言论上的影响。”
阮大铖也笑道:“没了言论支撑,东林党都是没毛的野鸡,一点也不成怕了!”
实在很多研讨科举的人都忽视了一个题目,那就是登科率!明末的人丁比明初多两倍摆布,读书人也多,但是科举登科的人数却几近稳定,这就是形成了大量读书人,苦读一辈子,却屡试不第,别说进士,就连秀才举人都考不上,像范进一样的,已经算是天大的运气了。
“妙啊!”阮大铖一拍大腿,笑着说道:“蓟国公这个别例太好了,我们本身没法和东林党对抗,就多拉一些盟友,归正也没有一口吞下,分润出去何尝不成!”
自从创办书院以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就不竭的兼并地盘,扩大财产,东林书院垂垂的成了一个大地主,大工厂主,大本钱家!
“老弟,你快讲讲,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这倒是,我也是穷怕了,一看到钱,眼睛就红了,竟忘了还要变现的题目。”
马士英也笑道:“前次老弟干掉钱谦益的时候,就把他的财产公布出来了,我看这个别例不错,顿时就动手去办。”
“当然不是,已经和东林不死不休,又岂能畏缩,只是我怕影响朝局啊,是不是该缓一缓呢?”
马士英拉着顾振华到了值房中,两个坐下以后,马士英主动给顾振华到了一杯茶。
“不小,一点都不小!并且小有小的好处,小就代表着数量多,机遇多,再小不也是一个官吗!”
“这些东西都算起来,怕是有五六千万两吧?”马士英看了半天,才缓缓的说道。
“那还用说,天然是收返国库,顾老弟,你不是总和我说贫乏军饷么,这下子可有了钱,老哥给你开双饷。”
“有这么点意义,不过江浙的屯田和火线不一样,火线是为了耕战连络,而这里则是要安宁社会次序。”
连续颠末端两天的清理,就在洪武门外,从东林书院,复社,各个东林高官查抄出来的财产,全都写成了布告,贴了出来。
马士英一听这话,顿时就挠头了,苦笑道:“老弟,这事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哪有那么轻易啊,东林党到处打着圣贤灯号,扛着祖制大旗。就算此次我们证据确实,把东林党拿了下来,但是另有很多人说我们是构害忠良,真是让人百口莫辩啊。”
马士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老弟,这行吗,科举取士但是国度的抡才大典,三年一次,如果随便开考,只怕会招来反对之声啊。”
“先谢过元辅了,不过我看还不要这么草率,这些东西如何措置,学问还不小,此中多数都是田产店铺,另有很多屋子,一下子卖出几千万两的东西,也要有人接才行啊。”
“老弟,你真有诸葛之才啊,这个主张太高了,不但是处理了这些田产,清楚是挖了东林党的祖坟啊!只要读书人都想着靠着我们升官,就不会在言论上支撑东林党!”
“只多很多,这还只是不动的,如果把他们手上的金银古玩都算起来,那才叫真正的富可敌国呢!”阮大铖毫不客气的说道:“这还仅仅是东林书院,另有复社,其他的书院,这些所谓的君子君子,究竟节制了多少的财产,只怕没人能说得清楚,甚么叫蛀虫,这才是真正的蛀虫!”
“老弟,我们一共抓捕了一百二十五名各级官员,此中部堂高官就有五人,四品以上的二十多人,这个行动实在是太大了,开首轻易,掌控难啊!”
顾振华顿时笑道:“退无可退,现在该想的就是如何能完整将东林干掉,干清干净的切除这颗毒瘤,而不是自怨自艾!”
并且就算考中了进士,也不是一步登天,还要忍耐贫寒,等候机遇。顾振华这个假想倒是给了统统读书人一个机遇。
“王八蛋,这帮孙子这么有钱啊,还装甚么清官!”顿时人群就沸腾起来,破口痛骂,毫不包涵。RS
“国公爷,元辅,九品官是不是太小了啊,我怕士子们不肯意啊?”
马士英和阮大铖顿时都面前一亮,这个主张或许真不错啊!
“元辅,你看看这个账目吧!”
“哦,真的有那么严峻?”马士英忍不住问道。
“既然用嘴说不清楚,那就用实际施动说清楚。”
马士英笑道:“老弟,你前次就和我说过,要建书院,以毒攻毒,但是政事缠身,也没有落实下去。不过如果接着这个机遇,大量的招收士子,这但是一个非常好的皋牢民气的手腕。老弟可真是有一颗小巧心肠啊!”
这时候又是一阵脚步声音,阮大铖抱着一摞账册疾步走了出去,他两眼通红,气喘吁吁,一见顾振华在这里,也仓猝笑道:“蓟国公你可算是来了,恰好有事找你呢!看看吧,这是方才清理出来的东林书院的财产,只能用四个字描述:触目惊心啊!”
“老弟这么说,想必你是有主张了,还请指导老哥啊,我都焦头烂额了!”
“元辅谈笑了,我是感觉一介武夫,恐怕帮不上甚么忙。”
顾振华笑道:“元辅,我们方才提到了冲要击东林党的名誉,粉碎他们对言论的节制,我看就该从这些东西高低手。”
阮大铖将账目送了过来,马士英和顾振华一同凑了过来,细心一看,两小我都倒吸了一口寒气。
东林党打着砥砺学问,交换八股经历的灯号,说白了有点像后代的测验教诲班的加强版,是以才气吸引那么多的读书人插手。
东林书院,前后连绵几十年,从最后的得志官僚集合营,变成了东南学术和言论中间,长年来这里肄业的士子数以千计,每逢东林大会,万人同场,范围空前。这么多的读书人,光是接待一项,破钞就无计其数。
顾振华看了看账目,也是吃惊非小,早就晓得东南富庶,但是真正打仗才明白,江浙已经远远的甩开了京师。不过越是敷裕,就越是贪婪,东林党的这帮人竟然鼓动着崇祯废掉了商税,如果能保存一点,大明也不至于亡国!
顾振华出了这么一个主张,也不但是为了对于东林党,更是为了本身的屯田田庄,他已经看到了大量的人才都进入本身的帐下,充分着安国军的气力!
“元辅,我们不是科举的正式测验,而是临时特科,也不排名次,登科以后也没有甚么状元榜眼。统统人都从九品屯田官做起,专门卖力田庄,只要干满了三年,情愿去考科举也不拦着,在这三年当中,干出了成绩,能够汲引为知县等职。东林党不是能节制士子吗,我们也能给读书人官做,就看谁能争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