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妖姬脸似花含露 - 第011章

第011章[第1页/共2页]

“娘,二哥来了,我也换身衣裳去见见吧。”良骥说。

三少爷眼角微湿,只要在母亲面前,他才会健忘身为一个废人的热诚。

庄良珍将信纸揉碎,砸了江茗一脸,然后端端方正的坐回美人靠,柔声道:“我也有些话请你带给他:当年良大夫人亲笔写下婚书,他又收了我们农户的家传玉佩,想退婚,能够啊,把玉佩还给我;不想退,那就别管谢家李家还是王家的蜜斯,乖乖的娶我。至于孩子,男人千万别逼女人生孩子,追的太紧,生出来的可就不必然是他的了。”

董妈妈将二少爷回府的动静回禀给良二夫人,良二夫人正在喂三少爷喝药。

主子们规端方矩的跟在前面,耳中不时传入主子们轻松自如的说话,二爷在对三爷报告上谷的风土情面。

“这里为甚么欠都雅?”良骁拍拍他肩膀,“畴前,你不是最喜好来这里。”

她是在他怀里闭的气,最后一刻还不断呢喃:“二爷……我冤……”

翌日,江茗又来拜访。

三少爷良骥,乃二房的嫡宗子,曾是大齐最年青的解元郎,现在是个瘫子,再也没法科举。

东珠红着眼睛喊了声“二爷”,她哭的太短长,乃至于不能自已,良骁轻抚她的头发,便不再说甚么。

此事轰动鲁国公,当夜打杀十几个下人,吓得良二夫人再不敢开口。

不久以后,良二夫人派人请他去慈霁堂,痛心疾首道:“南贞疏忽祖宗端方,在爷们十五岁前行狐媚之事,还怀有五个月身孕,死不敷惜。只是你……怎这么胡涂,你要甚么样的丫头没有,非挑这个节骨眼,你外祖母才方才离世……连六个月都不到啊!”

二房、三房的女孩子,听闻良骁回府,一个个像是刚出笼的黄莺,俏生生的跑出园子,只等良骁给祖宗们磕过甚,便一哄而上,将他团团围住,文静一些的便问哥哥好,旅途有没有太劳累。性子大大咧咧的直接问他要礼品,还要上谷的好吃的。

良骥蓦地攥紧手心,只听耳边一道降落的声音:“我的南贞是不是很标致?”

但不管如何,能活着已是万幸,是二哥救了他,若没有二哥及时为他吸出腿上蛇毒,结果不堪假想。

他耐烦实足,话虽未几,却也不让人感觉冷。

几经商讨,族人决定安排他去西河,划一放逐,回程遥遥无期。

……

他是来见庄良珍的,身后跟了六个抬箱子的主子。

“哦,不费事我便好,不然她们也会很费事。”她安闲的拈了一粒石榴放入口中。

春露上前低首接过清单。

伴着一道烦复声响,那两扇一年也开不了几次的朱漆铜门朝两面分开,几位活泼小厮从角门涌出,喊二爷的喊二爷,抬行李的抬行李。

一辆黑漆两匹战马齐驱的马车稳稳铛铛停在朱门前,缀在车厢飞檐的银铃清脆动听,引得世人不住拿眼偷睃。

他俯身悄悄的碰了碰她的唇,那年他十四,第一次亲女孩子,她十七,死的很温馨,唇是凉的。

唏嘘了一声,他捏着讣告在庄良珍身边闲逛:“鲁公府有位少爷没了,你但愿是哪位?”

江茗走后,庄良珍放下石榴,堕入深思。

“我很好,你睡吧。”他悄悄盖上她的眼。

庄良珍眼皮也未抬,端坐美人靠,一粒一粒的剥石榴,纤指白如玉柔如柳,更像是绵绵雨后新出的笋芽,短短几个月不见,又变标致了。江茗仓猝垂下眼睑,笑道:“樟木箱里放着女人畴前风俗的衣物另有一些新添的,尺寸是按照二爷要求所裁,想来应当都合适。黄梨木箱是女人爱看的话本书册以及笔墨纸砚不等,檀木匣子装了几样书房合用的香料,这是清单,还请过目。”

这么快就从武灵赶回京都,应是见过平心师父,也晓得《马经》第三卷被她烧了,以是才有明天这几只箱子。

“二爷也感觉这处所不错,您喜好就住着,碍着余大人的干系,那些丫头也不好过来找你费事。”

“我晓得。”

就在她抄经籍之际,三少爷良骥被亲手豢养半年的竹蛇咬伤,咬完才发明这不是竹蛇,而是形状极其类似的筠蛇,若非良骁反应敏捷,吸出毒液,怕是连命也保不住,但一个正值芳华的解元郎落空双腿,前程尽毁。

这回他递上一封画了几丛墨兰的信笺,拆开另有墨香,庄良珍抖平纸页,入目就两行字:生完孩子再结婚,或者只生孩子。

车高低来个身材挺拔的男人,大半副面孔隐在帽兜的暗影,但从光亮的下巴不丢脸出非长年青。

秋意深浓,京都最繁华的盛昌街有两面对街开的朱漆铜门,一面是鲁公府一面是良阁老的尚书府,这两家便是江陵良氏最富盛名的嫡脉,良氏大长房和良氏大二房。

她天生慈眉善目,说官话,却也掩不开口音里微许江南的软媚。

良骥听得入迷,他已经很多年没出过京都。

幸亏女孩子们也就是撒撒娇,并不会打搅他歇息。

南贞!

“表嫂经验的是。”

穿过书房,来到花圃的南面,这里有一片配房,畴前辟给大丫环住,将来也可安排通房。但现在只剩东珠。

良二夫人也未能幸免,在佛堂抄了整整一个月经籍。家中宗妇早逝,由她执掌中馈,良骁是嫡孙,犯下如此罪孽,她有不成推辞的任务。

良骁走上前,亲身推轮椅。

三少爷惭愧道:“他有甚么所作所为啊,那都是我的错……”

月上柳梢,下人推着三少爷的轮椅来到慎德园。

走着走着便逛到了书房南面的花圃。

作为母亲,她尽量的让他感到好过,固然时不时就会想起这曾是个前程无量的孩子。每思及此,当真生不如死。

初三一大朝晨,余尘行便收到了鲁公府的讣告――三少爷良骥没了。

……

……

他的慎德园还是老模样,金黄的银杏笔挺的立在行道两旁,再深处便有亭亭如盖的香樟,水波纹的水磨地砖在碎金般的日光中粼粼漾漾,只要立在书房窗下的古柏仿佛又变了,好像笔走龙蛇,寄意相称好,但是经常来这里研墨,或者坐树下为他裁制新衣的人没了。

他们伸长脖子打量朱门内,瞥见高大宽广的鸟兽云祥影壁,却没法窥得深处的绣闼雕甍,那是极致的繁华,却也极致的悠远。

良二夫人柔声道:“不急,快趁热把剩下的几口喝掉,早晨我还给你炖了紫参。”既不说能够,也未说不成。

勋贵之家可贵出良骁如许一个脾气好的年青人,待人亲热又虚怀若谷,即便产生过那样的事,家里的姐姐mm乃至弟弟们仍然喜好他,就连一贯硬邦邦的老太君,这两年也有所硬化。

她头也未抬,用心形貌一副秋园图:“人死为大,你还是持重一些的好。”

良二夫人并未明白禁止,可贵有个儿子想见的人,就随他欢畅吧,总比闷在屋里……胡思乱想……强一些。

世人恍然大悟,这是良世孙回府了。

良骥面色微变,目光在辉映的烛火中略有闪躲:“二哥,你还没奉告我上谷阿谁神医到底去哪儿了,他真能治好我的腿吗?阿谁……我们还是去樟树林吧,这里有甚么都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