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投其所好[第1页/共1页]
杨致长叹了一口气道:“本日领教了苏兄大才,那我便放心了。依苏兄之才,任你一个五品海关分署经略使都不为过。”
秦氏汇集清算的胡伟之细档相称专业,从出世至今的每一处略显首要的节点都极尽详确,诸如邻里姓名、十岁时不慎摔断左臂此类细节均无所遗漏。
曹云程自问出身正统,与江湖杀手出身又以杨致嫡派自居的刘二夙来不太对板。苏子明的洞察入微的可骇心机,令他毛骨悚然。不由对刘二暗生怜悯:在此人部下任事,还不得三下五除二就让他玩残了?老刘,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苏子明不置可否的笑道:“一小我为人仕进到了没有马脚的地步,侯爷以为能够吗?”
杨致不由暗自唏嘘不已,宿世的赃官巨奸,哪一个不是才气卓异、政绩斐然?但有哪一个不是倒在“投其所好”的四字真经之下?
“虽说在济南设立海关分署绕不开他,但我们也用不着鸟他,信赖他也不敢随便来招惹我。经费来源一是我先垫付,二是你设法自筹,三是从今后的关税厘金中抽成保持。又关他屁事?苏兄觉得呢?”
随即神采一沉道:“苏兄,你是聪明人,我们就更好说话,也不消在你面前玩那套连唬带吓的花活了。我对你希冀很高,千万不成持才自误,把手伸得太长。在我五年之期的海关总督任内,你无妨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将来我自会许你一个大好出息!――我们光只顾着说话,酒菜都凉了,命人再上几个热菜吧!”
给你脸了是吧?另有完没完了?杨致皱眉道:“另有何事?说。”
杨致不觉得然的道:“仕进的人谁不想升官?废话!”
没想到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份细档。苏子明竟能揣摩出那很多门道来!杨致佩服他的目光刁毒之余,早已听得入巷。不由自主的连连点头,诘问道:“其三呢?”
苏子明讪嘲笑道:“侯爷方才不是叮嘱小人,要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么?小人……小人也想升官!您懂的!”(未完待续)
“胡伟之由九品主簿而至四品知府,虽历经十七年苦熬。但也踏结结实的升了十级。也就是说,均匀一任不到两年,便往上升了一级。时至本日官声极佳,更是可贵。这既申明此人在朝中没有甚么背景,也申明他不但才气很强。并且也不讨人厌,起码没人用心停滞他的升迁之路。凭甚么?就凭品德?才气?官声?侯爷信赖么?”
既然决定济南设立海关分署衙门,那么与知府胡伟之打交道就不是甚么一两天的事。因为不急于一时,苏子明白认杨致已从蓬莱重返济南,天然不会遣人来回折腾。
杨致伸手虚扶道:“方才不是与你说了,我不喜受人膜拜么?”
苏子明笑道:“侯爷高见。小人恰是此意。若想抓牢一小我,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胡伟之渴求升官。便助他多建政绩。侯爷今后在呈送皇上的奏章中,无妨为他美言几句。想要过好日子,今后便名正言顺的分他一杯羹。没有子嗣,今后便软硬兼施的摆平知府夫人,设法设法为他多纳几房姬妾。”
苏子明正色道:“侯爷如果至心提携小人,那便把济南分署经略使的品阶降一降。小人觉得,济南与蓬莱分署两地平级,经略使均授七品为好。”
苏子明并不忙着命人上菜,而是重又寂然起家跪倒叩首:“小人多谢侯爷赏识之恩!定当鞠躬尽瘁,不负侯爷重托!”
苏子明叹道:“小人曾经做过北燕的八品县丞,侯爷是未曾体验过那种极度渴求而不成得的宦海痛苦啊!请侯爷稍安勿躁,且听小人说完。”
一旁的曹云程顿时羡慕之极,由白丁而至五品实职,的确是一步登天啊!不料令他目瞪口呆的还在背面。
杨致恍然会心道:“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必苏兄会要说,胡伟之一定就是用情埋头。与嫡妻伉俪情深,必定另有惧内的弊端。”
间隔前次与秦空云结伴前来济南,至今独一月余。在这个年代的交通与通信前提下,秦氏地下谍报机构的效力已经是相称惊人。
“胡伟之双亲俱在。另有一弟。为官近二十年,父母兄弟从未虽其到差,仍在客籍居住。家道虽有改良,却并未是以而殷富。这申明此人非常谨慎,极重申明。换一种目光来看。亦可说此人于宦途渴求激烈,只是野心埋没极深。只要想升官,那就不愁没体例。此其一。”
杨致费了近半个时候,将长达数十页的细档当真通阅了一遍。如有所思的道:“此公的细档貌似平常,实则可谓奇葩。既无任何劣迹,又无马脚可寻。如许的人能熬到本日,看起来四平八稳,实在骨子里又臭又硬,内心只怕是除了天子谁都不鸟。”
“何况据我所知,胡伟之本身及家人的吃穿用度,比中上人家犹有过之,还要扶养一批私家僚属、仆人、侍婢,岂是仅靠戋戋几个俸禄能够保持的?由上两点不丢脸出,胡伟之既不古板,更不陈腐。还是个很会顾本的人,一定就真是那么廉洁如水。不怕他日子过得好,就怕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只吃青菜豆腐!”
苏子明继而说道:“其三就是胡伟之的家室私事了。侯爷可曾留意否?胡伟之有二女而无子,有妻无妾。”
苏子明固执的跪倒不起,叩首再拜道:“小人另有一事相求,万望侯爷成全!”
别人都只眼巴巴的盼着升官,哪有嫌自个儿官衔品阶太高的?不但是曹云程,就连杨致也大惑不解:“这是为何?”
胡伟之客籍中州,农历开平六年出世于家道小康的农户人家,现年四十一岁。人生经历无甚出奇之处,却也是一帆风顺。六岁开蒙,十二岁进学,一十九岁落第,二十二岁赴长安招考,以二甲第五十一名的考成赐进士出身。在翰林院国史馆呆了两年以后,二十四岁外放为官。由九品主簿做起,历经十七年宦海苦熬而至四品济南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