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28|[第2页/共2页]
最后还是太子道:“父皇,怀柔为上,封侯吧。萧安当初就能封永定侯,现在方家忠良几代,趁此机遇封侯也是应当。”
户部不肯意背锅,当然这锅萧安背着好,就是萧安到时候一回京把这笔账给赖了,旁人也只会找萧安去不是,再不济拿了萧安的命去都行,归正不能打国库的主张,国库实在是已经穷铛铛了。
只是方家明面上是有功之臣,就是把人留在都城,也得要有个能压服人的位置才行。
然后就是方骓宗子之事,天子问道:“太子可有设法。”
要萧安真正大光亮的抢粮食了,九关还不知会乱成甚么样,将士们哪来精力跟蛮子打。
新帝才坐上皇位,是不想寒了给本身至心做事儿的人的心,萧安是好是坏,他都要保住的。
如太子所言,实职虚职都可,可实职天子舍不得,虚职也还没能好使的,也让天子有些头疼。
天子吐了口气,“总得有实职的。”
萧安封侯,那是因得先皇惭愧,对于方家,天子想弄死他们好久了,哪是没想过太子所言的怀柔,而是底子就没想多给方家颜面过。
历代户部尚书少有不抠门儿的,一水儿担当下来的铁公鸡,一毛不拔得着名。萧安把锅往户部甩,虽那批粮草是用在的朝廷大事上,可户部的算计是只让萧安守住九关就算了,没想让萧安打到蛮子祖宗那去。
本就是方家私藏的粮食,虽是打着老百姓的灯号,可除非天灾,不然老百姓谁会真有胆冒死也惦记这笔粮食?
天子也不怕百姓因为这笔粮食造反,自古以来,老百姓造反成的,有几家啊?不也都是上面的大师族们造的,就是本朝……
次日,朝廷上再议此事,天子便开了口。
就是这位比先皇要更重武功,才即位也有如此武功,想着今后史乘上那一笔,连萧安赐给太子为太子妃都不肯意了,感觉还是得拿在朝廷上去供着,虽是个女子,可实在是好使唤!
这话一出,憋得方骓宗子喉头差点冒血沫子出来,也终究明白,萧安为何放心把这么大一个送俘上京的功德儿给他了。
方骓的宗子才三十多,假定此回萧安得胜,有三十年与蛮子可不消交兵,方骓已然不是祸害,但是当时方骓的儿子也到丁壮在军中能够成了气候,是以方骓宗子不能再回九关,只能在都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