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第2页/共2页]
三关里再愁也另有南魏及杨家三爷在,在坐的世人,倒是被太孙吴提示才想起有个那么个德行的陛下。
如此,当年御史参魏侯那一桩,太孙吴当然晓得萧安的意义,道:“此事严峻,恐需得快马加鞭归去与祖父说个明白了。”
太孙吴点了点头,就好似天子不得等闲出都城,但是上面的臣子却更加轻易,倒是好了解。
只是张公公与柳贞说的这些,在太孙吴这就有了新的题目,“私开铁矿,另有私出兵器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现在瞧着跟着三关里的商会另有了干系,就怕我们微微一动,就算是拿下了铁矿,那三关里也不好动手。”
本身的孙子自是千好万好的,都是别人带坏的,可不得下人遭殃。
若只是跟三关里的县令知府有关,不过是将人拿下便足以,但是如果刘希庭在此中有干系的话,少不得太孙吴也要朝着此人是否想要造反了的方向里想。
就是心中抱怨自家天子祖父当另挑一人来三关掌军这类腹诽,太孙吴在信中也半点不露,连刘希庭在三关多年声望太高根底根深蒂固的话也没说出来一点。
只不过柳贞倒还真有些话想与太孙吴提示一番,“公子感觉此行用驿站可行?”
太孙吴倒是抬住了张公公的手,同时看向屋子里的诸人,道:“诸位未曾嫌弃我见地陋劣,愿一起护我安然,到此时更愿为我坦言解惑,此情我自铭感于心,只望今后诸位能与我同心合力,为天下百姓为想,共渡此关!”
虽是三关边防,掌兵的将军权势一贯横起来比当知府的还说得上话,但究竟上从官制上而言,两边倒是进水不犯河水,只要不是野心勃勃的将军,都没插手边关政务的事理。
魏氏白眼道:“慎言。”
此话一出,就是柳贞与魏氏等皆不得幸免,纷繁起家与太孙吴道:“我等必尽尽力!”
在一边看着的柳贞不得不又开了眼界,这明晃晃的拉拢民气干得这般顺手,哪是有点城府的人,是的确太不要脸了。
存眷了驿站,下一步要做的事儿,说不得就是劫杀送信的兵士,好掌控先机。
这个锅,在坐的可就是谁都不肯意背了。
魏侯是只会兵戈的武疯子,自不会管三关里的政务,常将军就太孙吴见这一面就晓得跟魏侯是一个模型里出来的,也不是个会多管事儿的。
柳贞直言道:“此行恐要乔装别路方行。”
不说太孙吴,就是柳贞与魏氏及张公公也往了这方向想去,皆神采凝重起来。
而张公公如许自幼进宫年纪悄悄还能得天子看重的内侍会不晓得这是太孙吴的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