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第2页/共2页]
贾母心下大为惊奇,以后又着人悄悄刺探了一回,方才晓得新皇固然脾气谦恭仁孝,然睿智贤明实乃不世明君。且最不喜下官有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之举。
尤氏谈及此处,少不得也想到了本身。阴差阳错蹉跎了那么些年,也只能嫁到宁府做后妻。虽说宁府当家太太的名声听上去不错,可天底下的继母又哪有好当的?也不过是外头不知里头的事儿,花花架子大要光鲜罢了。
固然贾母是点到为止,但薛阿姨并薛宝钗也不是鲁钝之人,天然听得明白。固然心下不大安闲,但薛家母女仍旧谢过贾母的美意,又情真意切的剖明一番。方才放心等着入宫复选。
贾母心下策画的倒也夺目。她是想着将薛宝钗送入宫中,一来能突破王夫人“金玉良缘”的策画,二来嘛……倘若薛宝钗有朝一日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本身这个从中着力的仇人也能承上一脉香火情。现在元春出了宫,自家在宫中再没个得力的人,倒也不当。何况贾史王薛四大师族联络有亲,宝钗入宫得宠虽不如元春这个亲孙女儿得宠给荣府的好处多。但薛家家世卑贱,在朝中毫无背景人脉,薛蟠又是个靠不住的纨绔后辈。
经此一事,当今深知吏治不清,朝廷不宁,百姓不安,社稷不稳的严峻性。遂暗下决定,务需求清除吏治。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新皇即位大赦天下,放三千宫俾出宫,那么些翘首以盼的女儿不选,恰好就将元春给划到了斥逐出宫的名单上。不幸贾元春这个荣府出身的嫡出女儿,在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苦苦折磨了那么些年代,也不过是把工夫虚度,光阴空添。不但凭白蹉跎了好光阴。还让荣国府沦为满长安城内官吏勋贵们的笑柄。
有如许的家世兄弟做累坠,即便宝钗能幸运得宠,想要在后宫站住脚儿保住位分,没有贾、王两家的倾力支撑,也是不成的。
王子腾并贾政因薛蟠之事惹得贤人大怒,且又官降三级,顿时成了京中官宦同僚的笑柄。虽不至因而以迁怒于长辈,却也对薛蟠生出了几分芥蒂。
贾母未曾想本身的宝贝儿子因着薛蟠一事吃了瓜落,心下更加不满薛家母女。
母女两个商讨一番,先给远在外省公干的胞兄王子腾去了封家书,又向胞姐王夫人恳求讨情儿,但愿荣国府能代为办理调停。一应破钞天然由本身所出。薛阿姨更是拉着王夫人的手儿殷殷叮嘱,“倘若此事能成,必有重谢。”
贾母心下不屑,面儿上却不闪现。好轻易比及了这个机遇,即便有王夫人从中作梗,她却背后里使了把劲儿,使得宝钗过了初选。并且还通过贾珍的干系疏浚了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但愿他能在复选的时候高抬贵手。
诸如那位义孝亲王的母亲莲太妃,当初不也只是浣衣局的女婢。现现在母凭子贵,不也成了高高在上的太妃?
北静王乃少年豪杰,面庞娟秀且身份高贵,可贵脾气谦恭和睦,霁月光风,是长安城内出了名儿的风骚人物,康宁公主能得这么一名夫君做驸马,天然非常情愿。
那薛宝钗本年也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因当日有他父亲心疼,本来就有青云之志,素昔因着本身身为皇商之女,虽心有大器,却不能极力施为。又因家中哥哥不能成才懂事,体贴母亲,支撑家业,宝钗也唯有将书字放弃,只留意针黹家计,为母亲分忧。
却不晓得贾元春出宫以后,贾母倒是真有此意。乃至还以“女大三抱金砖”为由,想要摸索北静王太妃的口风儿。怎奈北静王府得了世交的提点,晓得朝廷有削藩之意,现在早已自顾不暇,他们连比荣府家大业大的江南甄家的嫡出女儿都婉拒了,又那里会退而求其次,保全荣府的名声脸面?
因而不过几白天,荣国府上高低下都晓得了“金玉良缘”之事。
现在探得这等鲤鱼跃龙门之繁华,薛宝钗天然不肯错过。然薛家三口孤儿寡母的上京,既不识得京中权朱紫家儿,更不识得宫中朱紫。倘若无人帮衬,实在寸步难行。
贤人本来觉得此事不过是薛家私事,并未想到此中还牵涉出这么多朝廷官宦徇情枉法的不堪之举。待闻听贾雨村堂堂一介朝廷四品大员,竟然以扶鸾请仙之说胡乱判结案子,并以此向贾、王两家示好以后,顿时龙颜大怒。当朝便革去了贾雨村的乌纱官袍,按律究查。更是下旨严斥王子腾与贾政,并且官降三级,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