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页/共3页]

传闻来岁就要了局了。世人都怕迟误了宝哥儿文数,乃至于这回瑾哥儿停止周岁宴,宝哥儿各式的恳求父亲母亲,尤子玉和陈氏都未曾带了宝哥儿家去。

尤老太太抱着瑾哥儿上前,笑着回道:“这是那里的话,整日里想着老亲家过来坐坐都不能呢。我们一家人,何必说这外道的话。我倒是觉着我们今儿热烈极了,说好了必然要乐呵一回,不醉不归才是。”

几个哥儿瞪大了眼睛打量瑾哥儿半晌,瑾哥儿仍旧淡定的睡着。世人都不依了,一窝蜂的跑到各自的母切身边告状,只说“小弟弟不睬我”。

西海节度使的嫡宗子办周岁,本地文武官员天然竞相而来。

世人皆言高堂俱在,后代双全,伉俪敦睦,高官厚禄为大团聚。

陈老太太刹时便红了眼圈儿,连连说了几句“好”,细心打量着尤三姐儿笑道:“你也长大了,是做母亲的人了。”

尤老太太便道:“就在这边儿厅上。”

柳湘莲闻言一笑,开口说道:“倒也不满是这个启事。我的性子你也晓得,夙来闲散惯了,并不耐烦这些个宦海上的噜苏事儿。何况我们家现现在赫赫声望,正如鲜花招锦,烈火烹油。娘舅身居高位又掌管着户部且不说了,现在桡表兄也入了贤人的眼,显见着就要受重用。再加上二姐夫掌管着宫中戍卫,卖力贤人的安然,我又镇守西海沿子,每日过手的银子就跟淌水儿普通,更是兵强马壮。朝中早有一干小人眼红我们家,总想着在贤人跟前儿进谗言。虽说贤人贤明睿智,亲贤臣而远小人,又有娘舅在旁帮衬,可光阴长了,毕竟不是稳妥之事。莫不如趁此机遇抽身一步,回到京中贤人眼皮子底下,既能安享尊荣又能繁华安逸,这可不比吃力操心且不讨人的好儿强上很多?”

却说瑾哥儿的周岁宴后,柳湘莲便与三姐儿办理行李,筹办回京。

尤氏并尤二姐儿得知尤三姐儿回京,一个带着相公继子儿媳孙子,一个带着相公后代也早早的登了门。顿时见男丁在前堂,女眷在后宅,都热热烈闹地叙起别后旧情。

动静传到柳家的时候,柳湘莲忙命家人撤去酒菜摆了香案跪接圣旨。

一句话没说完,跟在尤二姐儿身边的哥儿和秦可卿身边的小子都吵着说道:“我们也要跟弟弟玩儿!”

满月宴后,尤陈两家人择了日期回程。

王熙凤怀中的哥儿生的粉雕玉琢,真真是担当了父母长相之所长,俊眉修目,傲视生辉,模糊间已暴露倾世的容色。

待到继任的官员完整明白了西海的环境以后,柳湘莲也到了回京的日期。因考虑到尤三姐儿身为女眷,瑾哥儿又年纪太小,另有尤陈两家的长辈们也不好过分劳累,柳湘莲干脆便乘船入海,绕道杭州,路子运河中转神京。

老贤人还记得柳湘莲进宫的那一只“万邦来朝”的金自鸣钟,对这个年及弱冠,就能将筛子普通的西海沿子管理的铁桶普通,不但银子赚的淌水儿普通,还整治的军中兵强马壮。是以倒对柳湘莲颇存了几分印象。

尤氏闻言,不免想起那些年府内的一些流言,讽刺似的勾了勾嘴角,说道:“都说袭人是宝玉跟前儿一等一的对劲人儿,别人倒也罢了。偏生宝玉的心肠也那么狠。好歹是服侍了一场的屋里人,如何连句话也不说。没的叫民气寒。”

朝廷派来接任柳湘莲的官员也到达西海,柳湘莲归心似箭,倒是与那官员痛痛快快的做了交代。

比及柳湘莲和尤三姐儿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家里家外的事儿,便也到了瑾哥儿的周岁宴。

世人各自忍笑,好轻易劝了一回,小孩子们还是吵吵嚷嚷的叫人头疼。尤老太太没有体例,又恐世人吵嚷吵醒了宝贝重孙子,只得向宝哥儿恳求着要他带着弟弟侄子们到园子里玩儿。

当下便握着柳湘莲的手说道:“你的心机我都明白。只是后宅之事,如何及得上你的功业要紧。倘或你是为了我们娘儿两个才如此,我倒是不能心安了。”

尤三姐儿对于太守夫人的发起略故意动,不过想到此时世人对女子责备责备,而陈园的意义又别有分歧,尤三姐儿恐怕本身不能亲眼盯着,闹出过后反而扳连了众女眷的清誉,只得委宛回绝。

说罢,赶紧将尤三姐儿搂到怀中细细打量了一番。尤三姐儿经年不见外祖母,但见陈老太太除了头发霜白,人却更加结实健谈,不免含泪的喊了声老太太。

至于花了重金补葺的西海别苑,本来是想做陈园的用处。现在两人要走,倒也不必费事了。尤三姐儿直接把这宅院转给太守夫人,用作众女眷诰命们相聚的场合。

尤三姐儿只见四五个小子们如同过境的暴风普通吼怒着拜别,不免瞧了瞧仍旧在老太太怀中睡着的瑾哥儿。

君臣两个在勤政殿内对奏一番,说的便是如安在京中设立火器营一事,柳湘莲且将本身在西海沿子的诸项行动都跟贤人一一交代明白,因着事杂话多,这一聊便聊到了掌灯时分。贤人不但留了午膳晚膳,临出宫前还带着柳湘莲给老贤人请了安。

这回见了真人,少不得也奖饰几句。柳湘莲恭谨拜谢,方才退出宫中。

说完,又把瑾哥儿谨慎翼翼地送到陈老太太的怀中。

除了宝玉和宝钗,史湘云在尤三姐儿赴西海上任的第二年也嫁人了。嫁的恰是卫家的小子卫若兰。现在伉俪二人琴瑟和鸣,小日子倒也过的和和美美的。

舅母冯氏与表嫂徐氏扶着精力健硕的陈老太太进了门儿,陈家的小侄子小侄女都在前面跟着。陈老太太没等尤老太太抱着瑾哥儿迎到跟前儿,就朗声笑道:“好久没见我们家三姐儿,老身在家急的了不得,实在等不住了,只好登门了。失礼之处还请老亲家不要见怪。”

说话间,几个孩子早已簇拥到尤老太太的身边看着瑾哥儿。瑾哥儿年纪还小,恰是爱睡觉的时候。目睹着世人“虎视眈眈”地瞧着他,顿时便打了个哈欠,闭目睡了。

一时小丫头子来传午膳预备安妥,扣问那边摆膳。

女眷们也都回了席上落座。

是日柳府门前车马如龙,来宾如云,本地有头有脸者皆登门道贺。便是远在京中的贤人也掐算着日子赐下周岁礼,趁便赐下擢升柳湘莲为兵部尚书,本日回京续职的旨意,命使臣跟从乞假的尤陈两家人等赶制西海沿子。

陈珪与尤子玉等自是欣然应从。

伉俪两个既已定了任期满后续职回京的筹算。这会子倒也该趁早筹办。

尤三姐儿并没有想到柳湘莲这般心机细致,竟然为着早几个月前的事儿惦记到现在,更是思虑着挂印请辞,只为了能挪出时候来伴随她们母子,不免打动非常。

自打四女人嫁了人,并跟从着夫君到外省上任后,兰姨娘更加的没了苦衷,一心一意守在陈氏的中间服侍。现在见世人极有兴趣,兰姨娘便自告奋勇的筹措丫环婆子摆膳。又命人在院子当中搭建了小巧戏台。想着世人兴趣正浓,没准儿想要听戏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