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四章

第四章[第1页/共2页]

不但如此,还替mm要回了一半的嫁奁。

婆媳两个因而见天儿的斗,赵老太太能叫陈氏怀着大姐儿的时候挺着肚子在跟前儿立端方;陈氏便用心在成汤布菜之时摔盘子摔碗,乃至“不谨慎”将热汤热饭洒在赵老太太的身上。及至厥后二房小孙氏进了门,不但在陈氏怀二姐儿的时候往把安胎药换成打胎药,更是调拨着赵琳勾着赵家老迈去逛青楼楚馆。直把赵琛勾的比昔日更坏了十倍。

“是陈氏的几两嫁奁首要,还是我们赵家的脸眼出息首要?你也是要科举仕进的人了,如何还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莫非要别人指着你的脊梁骨骂你见钱眼开,不敷与谋,你才晓得轻重?”

陈老太爷更是说动了在衙门当差的宗子陈珪返家,同赵家商谈放妻放女之事。

陈氏又岂是善罢甘休之人,好一顿天翻地覆的闹腾后,赵家又松口应允陈氏带着二姐儿分开,大姐儿因从小便指给了皇粮庄头张家,赵家高低想借这门姻亲持续攀附张家,又思及大姐儿和顺和顺,不比二姐儿刁钻古怪,更不欲大女人分开。

那女娃闻言,定定看了张华一会儿,抿嘴一笑。复低眉敛目,担忧的说道:“也不知里头是个甚么景象。”

谁也没想到,这一闹便足足闹了两月将余。

少年固然年事尚小,但自幼读书进学,明理知义,也晓得甚么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更兼赵家大姐儿脾气和顺,模样斑斓,比他平常见过的任何女眷都要貌美。因此张华虽懵懂,却也对赵家大姐儿和顺小意,庇护备至。一对儿青梅竹马过家家似的相处玩闹,长辈们也都乐见其成。

陈氏豆蔻韶华嫁进赵家,要说当年伉俪两个也是郎情妾意,蜜里流油。怎奈赵老太太见不得人好儿,刚结婚半年就以陈氏膝下无子为借口将两个妖妖娆娆的婢子塞进大房。厥后一两年内也没消停过,叫陈氏立端方,服侍人。那陈氏在家里便是各式娇纵的姑奶奶性子,天然不甘心任由婆婆磋磨。

陈父陈母苦口婆心的劝说听在陈氏耳中,便如耳旁轻风,皆不入耳。她嫁到赵家这么些年,唯有这么一双女儿知心懂事,现在她要离开苦海,如何忍心留下一双女儿在赵家,面对豺狼豺狼,接受磋磨?

无外乎两个女儿如何仙颜斑斓,将来能以此说两门好婚事,帮衬舅家如何如何。

要说这陈氏的娘家,本是本地士绅官宦之家,又有个儿子在朝中仕进,碍于礼教清誉,陈父陈母原不是当真同意女儿再醮之事。只不过是自幼疼宠女儿惯了,不忍驳了她的意。又顾恤女儿年纪悄悄,花容月貌,脱了这处苦海,将来一定找不到好的。

赵家大姐儿闻言,不觉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一脸的纯然信赖。张华见状,更是不美意义的摸了摸脑袋,当真是一番两小无猜。

只是赵老太太不肯罢休,陈氏更是一片牛心左性。两小我针尖对麦芒,势不相让。这一对峙便足足对峙了两个多月,直到开丧破孝,入土下葬皆完事,两人还是一副不成开交。

想到两个外孙女儿的灵巧聪明体贴和顺,陈老太爷和陈老太太也就歇了将大姐儿二姐儿扔在赵家的心机。

赵家二姐儿很有些无语的接过蚂蚱,刚要伸谢,只听屋内又是一阵吵嚷。陈氏锋利的嗓音,赵老太太高亢的叫骂异化着世人有气有力的劝架声叫张华听的悄悄咋舌,将赵家两个丫头带远了几步,开口说道:“要不我们去偏堂找我母亲罢。”

毕竟世道艰巨,老是对女子更加刻薄。

赵家两女郁郁寡欢的摇了点头,神采恹恹地站在一旁。张华见状,也不再硬劝,遂陪着两人在一块大山子石上坐了下来,悄悄听屋里头喧华不休。

又信口承诺道:“他日我求求母亲,让她邀你们去我家,我们上庄子散淡一天。现在正值暮春,山上的花儿开的漫山遍野,你们必然喜好。”

赵琳与小孙氏被赵老太太劈脸盖脸的骂了一顿,又被灌输了好些“要女儿能够结两门无益姻亲,将来也能帮衬硕儿和砌儿”的话,这才心不甘情不肯的丢开手不提。

以是赵家老迈一死,陈氏最早想到的却不是伉俪情分,而是借此良机离开赵家。因此言谈当中锋芒毕露,不但闹着再醮,还要带走一双女儿,态度果断,半点儿没有和缓让步的迹象。

赵家二姐儿回过神来,冲着张华抿嘴一笑,神采间还是有些心不在焉。

张华轻叹一声,蹲在地上揪了一把青草,手指矫捷的编了一会子,瞬息间编了一支通体翠绿,栩栩如生的蚂蚱摊在手上,向小娃摇了摇,开口哄道:“这个给你顽。”

顿了顿,又道:“我现在已经进学读书,先生说我的功底还算踏实,等过两年我就了局科考,若能幸运中了秀才廪生,就没人敢欺负你了。”

就算世风日下,孀妇再醮已属平常,却从没听过哪家的孀妇带着一对儿拖油瓶,也能寻到好姻缘的。

虽说自家女儿性子好强,实在有些抓尖逞能之嫌。但赵家婆婆不慈,妯娌不敬的也过分了。这么咄咄逼人,倘若自家女儿绵软了那么一星半点儿,恐怕真要骸骨无存。

闻听少年所言,那年事稍大一些的女娃有些羞怯的红了红脸。伸手将一朵雨过天青色的绢花儿接到手里,非常奇怪的抚摩半晌,细不成闻的谢道:“多谢张华哥哥。”

赵家目睹在朝廷当值的陈家大爷出面,便晓得此事没法回转。只是心存希翼,仍旧咬死了口,只说放陈氏分开,但赵家的骨肉不能带走。

三五今后,赵家长媳在丈夫身故不到三个月便携女还家一事,传遍邻里。

赵老太太冷哼一声,捏着两张嫁奁票据对比半晌,方犹踌躇豫的选了此中一张。陈氏缓慢的将另一张抽出来塞入袖中,拉着两个女儿在父母兄长的伴随下,趾高气昂的出了赵家。

粉团似的赵家二姐儿站在树下看得津津有味,只感觉这一对儿青梅竹马学着大人花前月下,喁喁私语的模样分外风趣。

但是认同女儿回家再醮并不料味着同意女儿将赵家的两个拖油瓶也带回陈家。

赵老太太虽嫌弃陈氏并陈氏所生两女,但她却极在乎赵家的名声脸面。且在她看来,赵家在陈家的威胁下任由陈氏回家再醮已属难堪,那里有让陈氏带走赵氏血脉的事理?

那张华站在窗根儿底下,缓缓缓缓的同赵家大姐儿说了几句话,但见常日里聪明活泼的赵家小妹垂首低眉沉吟不语,误觉得这小娃是被方才一场大闹吓到了。遂展颜一笑,伸手摸了摸小女娃的发顶,开口劝道:“别担忧,大人们会处理好的。”

思及此处,赵老太太更是满嘴的孝道礼法,强压着陈氏不松口。赵家二房的赵琳和小孙氏倒是有些见钱眼开,暗中撺掇了赵老太太几句,反被赵老太太叱骂归去。

陈氏本就是天真烂漫,极致率性之人。心下既定了主张,更不肯听父母一字半句,反而当真游提及父母来。无独占偶,说的启事也是赵老太太劝赵家二房的那一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