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第1页/共2页]

尤老安人话都说到这个境地了,陈氏再推委也是不好。只得含笑应了,心下倒是美滋滋的。

二姐儿、三姐儿这才晓得,因着大女人在府中不受宠,何况亲娘去的早,竟没当真读过几本书。现在也不过是略识几个字,会写本身的名字,看帖子,不做个睁眼瞎子罢了。

尤老安人一面想着,一面将视野落在花名册上。口内笑道:“我记取你进门之时,也带了四家陪房的人。现在都在甚么行当上?”

倒是陈氏同三姐儿说了一回话,目睹话不投机,懒得理睬钻了牛角尖儿的三姐,便回房歇晌儿后,大女人闲来无事来寻二姐儿、三姐儿说话。彼时二姐儿、三姐儿都在三姐儿房内看书练字打发时候,大女人见了,少不得羡慕两位mm能读书识字,又会操琴作画这等风雅之事。

因此在有些人眼中,陈氏好似白忙活了一场。然从这一场风波中切实在实地体味到陈氏短长手腕的那起子主子下人,却再也不敢欺负陈氏初来乍到,便误认她是个心慈手软没算计的,于人前背后也不敢忽视怠慢了。

更何况陈氏除了有雷霆手腕,在情面来往上也毫不减色。这才进尤家几个月的时候,不但皋牢住了老太太和老爷,就连非她所生的大女人也同她带来的两个拖油瓶熟悉起来。更别提在她刚进门时还敢龇牙蹦跶的兰姨娘,现在也只能守着佛堂吃斋茹素,几个月也未曾留住老爷在她屋里睡上一夜,再难说翻身争宠之事。

实在遵循三姐儿的意义,是想着遴选剩下那家的小子回学里读书,倘或书读的好,那家人此后又立了大功绩,便是外放那哥儿出去科考仕进儿也不是不能。只是陈氏不欲在众下人未曾建功前就如此宠遇,免得放纵他们生出多余的动机来,以是才换成给桡哥儿陪读。将来或有机遇给她的哥儿陪读——端看她今后可否生出哥儿来。

三姐儿得知陈氏的一番作为,也非常赞美。直觉陈氏如许的行动,反倒比本身的设法更加妥当。

目睹大女人如此钦羡二人,二姐儿心肠柔嫩之余,少不得笑言同大女人商讨,闲暇时可教诲大女人读书。叫大女人每日晨起也过来同她们练字如此。

三姐儿不附和陈氏的话,仍旧一门心机惟着处理之道。最后倒是大女人的一番话开解了三姐儿的心机,别的想出了一个主张。

后宅几位尤子玉的侍妾见了,方才得知陈氏的手腕心性。不免暗淡了心中的想头儿,愈发诚恳起来。

陈氏依着三姐儿的谏言,不费吹灰之力便突破了尤府固有的权势局面,又在没有很获咎老太太和老爷的环境下,明公道道最大限度的收拢了内宅外院儿之权,更是替公中添了一笔为数很多的银子。

这潘佑梁乃是尤老安人的陪房潘嬷嬷的大儿子,本年已是四十往上的年纪。从小儿跟在老爷身边做陪读。此前一向管着尤子玉外书房的事儿,兼任府上的二总管。于外头的寒暄来往也是门儿清。前些日子陈氏打发人搜索尤府众管事大班的罪证,这潘佑梁虽有些贪墨之弊,但外头却未曾仗着主子的权势逼迫百姓,作威作福的。单只这一条,赋性也算是好的。何况他在老太太和老爷跟前儿都有面子,让他继任尤府大总管,不但是道理当中。也讨了老太太和老爷的喜好。

公然,尤老安人嘴上不说,先另有些想头。闻听陈氏如此安排,才晓得本身想左了,当下倒有些不美意义。忙开口笑道:“我晓得你家铺子的买卖好,多些人手帮衬也是该当的。只是我们府上现在出了这么大事,恰是缺人的时候,你有好人儿,不想着帮衬府里,反而打发到外头去,想是分歧我们一条心了。”

陈氏无妨尤老安人有此一问,不免笑言道:“一家管着田庄花圃,现在住在城外。一家管着铺面熟意,也在外头。下剩的两家我都安排在二门外听差,闲时我房里的人想要采买些琐细东西,或打发他们回娘家传个话儿,倒也不必很费事外头的人。再者现在铺上的买卖好,做出来的胭脂香粉供不该求,我便想着过了年再买两处花圃,打发一家子去圃上打理花草,来岁也好多些进项。”

如许不见一丝炊火的手腕算计看在故意人的眼中,只觉不寒而栗——比起当年自入门后便被尤老安人压得不敢大声儿喘气的先太太,以及得了势便上蹿下跳不竭在各处安插本身亲信以期掌控内宅的兰姨娘,现现在的陈氏才叫一个“吃人不吐骨头”。

陈氏听尤老安人这么说,因笑道:“老太太最是多虑。这潘佑梁乃是从小儿跟着老爷的,何况此前又管着老爷的外书房,更是府上的二总管,由他来继任总管一职,再安妥不过。老爷也没甚说的。”

此次被打发的主子当中,就有两家是尤老安人的亲信下人。明仗着老太太的宠任,在外头无所不为,差点儿逼出了性命的。尤子玉是以将人撵出尤家,尤老安人纵使不舍,也没脸面向儿子讨情儿。今见了陈氏过来存候,愈发难堪尴尬。

即便是如此,世人还是是喜出望外。忙跪在地上见面有声,直呼太太慈悲。

说罢,因又提起掌管府上春秋两季地租子的事情。先头儿的管事因着在外头放印子钱,逼得人家卖儿卖女还债的事儿被尤子玉打发了,现在刚好空出这缺来。尤老安人本想着汲引本身的人占了这事儿,却没想到陈氏发起潘佑梁任了大总管。既这么着,尤老安人倒不好再筹措下去,免得吃相过分丢脸。引得儿子不满。

现在掌管内宅的便是陈氏,何况尤子玉之以是大动知名,皆因陈氏一番筹划。诸多下人们见此景象,不免又惊又怕。更迷恋着上位的境遇,为混个脸熟儿,天然常来贡献陈氏些东西,或不时的存候阿谀。陈氏先还无所发觉,过后明白了,倒觉好笑。思来想去,遂带着家下人的花名册至尤老安人跟前儿,扣问老太太的意义。

陈氏恍若未觉,指着花名册中的潘佑梁笑向尤老安人道:“府内的大总管因着在外头厚利剥削,包办诉讼之事,被老爷罚没了家财打收回去了。现现在总管之职空缺着,倒也不好。毕竟老爷是官身,常日里办理送礼之事颇多。我是内宅妇人,总不好对外头的事儿多加干与。外人瞧着也不像。这几日我冷眼瞧着,这潘佑梁倒是个诚恳忠恳的。何况她老子娘又是老太太跟前儿服侍久了的,端方上再不会出错。不知老太太觉着如何?”

尤老安人见状,反倒执意要将这一桩肥缺与了陈氏才好。因又说道:“想是你多心,怕底下人嚼舌根子。这倒不必,这件事情是我安排的,他们要有甚么贰言,叫他们来我跟前儿说话。你也不必推让了。论理儿,你现是我们家的管家太太,倘或你的陪房都在外头当差,或在二门上跑腿儿,叫人瞧了也是不像。只当我这个婆婆可爱,容不得儿媳妇管家掌权似的。你如果放心坏我的名声,你就不要承诺。”